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侗族习惯法对侗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启示——以贵州黔东南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06 03:33

  本文选题:侗族习惯法 + 生态保护规范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摘要】:黔东南侗族的款约、禁忌(生物崇拜)、乡(村)规民约,其中富含生态保护的规范,对侗族地区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侗族习惯法生态保护规范中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构建生态文明,建立侗族美丽家园的合理选择。
[Abstract]:The fund and taboo of Dong nationality in the southeast of Guizhou province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ong nationality area.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a of respecting nature, conforming to nature and protecting nature i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norm of Dong customary law is a reasonable choice to protect natural ecology and cultural ecology, constru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beautiful homeland of Dong nationality.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
【基金】: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少数民族习惯法对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新农村建设影响研究——以侗族为例”(10J054)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喻见;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与生态问题论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陈迪;徐晓光;;款词与讲款——兼论黔湘桂边区侗族社会的口头“普法”形式[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何丽芳,黎玉才;侗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价值观[J];湖南林业科技;2004年04期

4 杨秀春;;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苏庆华;;黔东南环保习惯法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刘雁翎;;贵州侗族环境习惯法渊源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军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运杰;黔东南苗侗民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梁明武;;黔东南地区林业文化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闵庆文;张丹;;侗族禁忌文化的生态学解读[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3 赖力;;文化传统在民族社区森林管理中的作用——基于黔东南苗族、侗族社区森林管理的调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4 李湘玲;陆屹;朱永杰;;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林业发展潜力[J];干旱区研究;2013年01期

5 何丽芳;;论湖南通道侗乡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与旅游开发[J];河池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6 代亚松;姜平平;;“桃源精神”与贵州文化魂[J];华章;2011年22期

7 佘小云;;论侗族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杨筑慧;;侗族传统社会教育内涵及其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共生关系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9 于法稳;廖逸飞;于贤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径选择[J];绿叶;2013年08期

10 张晓萍;;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10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金娟;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赵建霞;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场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金香;苗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智慧[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4 肖雅锟;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敏;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生态文化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洪运杰;黔东南苗侗民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丁焱;新型村规民约对民族习惯法的继承和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邵晓飞;侗族社区传统公益事业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9 申超;樟子松轻基质营养包育苗技术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金明;美国西部开发与土地利用保护的教训暨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程子君;李志强;;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不足及其原因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3 刘助仁;德国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验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5年01期

4 李继红;美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及其资源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5 张一帆;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6 崔燕;;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7 黄锡生,黄福辉;西部大开发与西部环境资源的法律保护[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张坤民,何雪炀;中国的环境政策、能源政策和西部大开发[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5期

9 李伟;马传松;;乌江流域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观[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10 杨瑟;杨溪;陈坦玉;;从主体特性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根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2 袁文倩;西部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西北大学;2006年

3 刘爱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柯水发;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刘研华;中国环境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王怡;环境规制有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王库;中国政府生态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杨洪刚;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兆生;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德治与法治[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2 杨咪芳;西部开发中心法治协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赵芳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叶京京;中国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马军惠;中国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孟佳;我国环境政策立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张俭;我国环境治理法律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梅;;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移民研究述评[J];农业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甘永宗;;社会生态视域中的我国权力制约研究[J];中国市场;2007年31期

3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J];河南政报;1999年02期

4 ;生态墓地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民政;2006年03期

5 阿布力孜·玉苏甫;陈祖群;;生态移民反贫困的实证研究——以阿克苏柯坪县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汪铁民;;提高抗灾能力,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J];中国人大;2010年15期

7 黄瑾;;浅谈彝族服饰的变迁与传承因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付广华;;生态环境与龙脊壮族村民的文化适应[J];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9 吴爱月;;侗族传统教育与文化传承[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当前灾后重建工作需重视的几个问题[J];决策咨询通讯;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南文渊;;藏族生态文化与青藏高原环境保护[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杨桂萍;;进一步开拓中国的民族学和宗教学研究——访民族学专家宋蜀华先生[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3 邱进生;薛联芳;戴向荣;;水电工程移民生产安置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初探[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晓琼;;浅议如何在发展与变迁中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晓东;夏权威;;略论绿色民族生活方式[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李兴发;;客家民居的生态意识[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江帆;;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8 袁占钊;;试论绿色行政制度的建立与循环经济观念的确立[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第八卷(环保分卷)[C];2005年

9 梁福庆;段耀芳;朱艳群;;运用循环经济促进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和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施国庆;;移民学探讨[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5年)[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 关志强;加快医保制度建设 改善行业生态环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记者 李咏成 通讯员 毛丽萍;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彭松华 熊六政 记者 潘浔;我市“十五”以工代赈惠及75万群众[N];九江日报;2006年

4 记者 李雁;推动殡葬改革 保护生态环境[N];南宁日报;2007年

5 罗保铭;共谱民族团结发展新篇章[N];海南日报;2007年

6 马俊邋陈军;中国最大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搬迁基本完毕[N];西部时报;2007年

7 陈从和邋王胜 邱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灾后生态重建[N];四川日报;2008年

8 高丽红邋葛守义 张伟;五寨:党政“一把手”被套上“生态马车”[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9 徐树雄邋王建保 潘江 实习生 李慧;殷殷爱民心 款款见深情[N];固原日报;2008年

10 卓凡;怀抱责任之心 才能做好事做实事[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春芳;发展中国家社会均衡发展与政府作用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晓曼;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4 王甲成;政府成长论[D];苏州大学;2006年

5 胡其图;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依丽米古丽·阿不力孜;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县域生态环境的城乡失衡与统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汤燕;我国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选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哈斯其木格;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移民区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文鹏;行政生态学视角下我国县政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沈海滨;“绿色政府”评价及其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刘明;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景云;公务员职业伦理精神的制度化建构[D];中南大学;2007年

8 敖敦高娃;生态移民工程对锡林浩特市移出牧民收支的影响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刘清卿;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春根;我国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4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84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