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及有关于此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与社会学观点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the concept of civilization in western science are examined, especially the two meanings of "one and more", which were given to it in the 18-19 century, as well as ethnology 100 years later. The movement of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between the two meanings aims at combing the history of an existing concept,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combing of this history does not contain the author's tendency to interpret it. With this sort of sort, civilization is defined as a supersocial system, and the meaning of the supersocial system is highlighted, and it is also implicitly pointed out that, because the supersocial system is also inherent in all societies, The problem facing the native nation is twofold-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system that transcends it,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ivilization that lies within it but transcends it, and imposes a heavy burden on i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兴涛;;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J];近代史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天鹏;;从原始狩猎巫仪主要元素看傩的史前遗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温纯如;;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思想与列宁的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维规;论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的嬗变[J];史林;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原;;超越“类型”的地方文化:——读《地域的等级》[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2 ;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民族大家庭;1997年05期
3 CHOU Wah-Shan;郭平;;《一个没有父亲和丈夫的社会——中国纳西族》[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4 莫里斯·布洛克;黄宣卫;刘容贵;;认知与民族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艳;刘志军;;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游牧民研究委员会简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吴爱华;;对民族类学科的学科性质和学科设置的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曹晓峰,徐海燕;辽宁宗教团体组织形式与运作机制的社会人类学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4期
8 ;鄂伦春族学者应邀赴日本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3期
9 朱继平;;从商代东土的人文地理格局谈东夷族群的流动与分化[J];考古;2008年03期
10 李明欢;;Diaspora:定义、分化、聚合与重构[J];世界民族;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胡鸿保;《民族学导论》编写将有较多创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满长杰;杨六金:一本书与一个族群的命运[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臧颖;俄罗斯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艾美玲;广西客家人风水知识与居住空间文化[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韦恒聪;库区移民生计的断裂、恢复与转型[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珍珍;中国宗族主义与日本集团主义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72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7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