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区域生态变迁与重建:《生态重建的文化逻辑——基于龙脊古壮寨的环境人类学研究》评析

发布时间:2018-08-11 19:11
【摘要】:正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列入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生态是一个与环境直接相关,融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文化行为、社会行为于一体的立体概念,具有超越族群、跨越国家边界的全球性意义。由于生态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生态问题,尤其是生态修复与重建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后工业化时代的重要议题,是包括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几个世纪以来工业化所带来的日益恶化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positiv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gether with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was included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untry in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cology is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integrates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behaviors. It has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transcending ethnic groups and crossing national boundaries. As ec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veryone, ecological problems, especiall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post-industrial era. It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cluding academic circle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deterio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over the centuri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分类号】:C912.4;X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达忠;;自然、朴拙的生活,抑或自由、自主的生活?——在人类学田野现场思考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J];绿叶;2013年Z1期

2 李永祥;彭文斌;;灾害的人类学研究——灾害人类学专栏主持人语[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3 李永祥;;灾害的人类学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4 张曦;;地震灾害与文化生成——灾害人类学视角下的羌族民间故事文本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一飞;李彬;;关于我国都市人类学发展的几点设想[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首届都市人类学会讨论会提出加快都市人类学发展[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3 杜发春;;民族所召开都市人类学研究学术研讨会[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麻国庆;;祖荫下的社会认同:宗族、同族与门中——“传统”的复兴与创造的东亚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发言概要)(草稿)[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叶舒宪;;人类学质疑“发展观”[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亦园;;致人类学高级论坛贺信[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7 谢玉杰;;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闭幕词[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8 安晓平;苑鹏;徐杰舜;;人类学:人类历程的历史镜子[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9 阮西湖;张继焦;;国外都市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发展趋势[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黄凤祥;;在“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上的发言[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熙涵;人类学研究后继乏人[N];文汇报;2008年

2 田建明;泰勒:第一位对文化概念进行人类学定义的学者[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民研;探讨企业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海路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走出山野”彰显人类学跨学科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王丽娜;中国走出去需要海外人类学[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安晓平 苑鹏 徐杰舜;人类学:人类历程的历史镜子[N];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侯波波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提供多元视角的法律人类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郑少雄;2010年以来国外人类学研究动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朱晓剑;人类学不是历史的注脚[N];深圳商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永杰 实习记者 章昕颖;海洋人类学:凝练与海洋相处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蒋俊;帝国边陲:桂西土司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石峰;组织参与的力量性与缺失性替补[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余冰;西街社会[D];中山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丘文荣;南登屯村庄规划的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磊;荀令留香—文若之死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刘宇;蹲点:以湘西老村为例的人类学考察[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李凌飞;“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王世晓;网恋的虚拟人类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房琳;人类学生命史中移情问题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蔡柳青;蚕农经济生活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宋敏;美术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走向[D];兰州大学;2007年

9 陶洁;关于城镇贫困人口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刘颖;女性性服务者流动性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77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77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