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北坡绿洲生态与回族生计方式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typical Hui village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 in Xinjiang is taken as a field case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the Hui people's livelihood styl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theory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multi-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multip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Hui people's livelihood wa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national livelihood way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three aspects, studies the oasis ecology and the Hui nationality livelihood way "two-dimensional interaction re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nthropological theory of "cultural adapt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ocess of the Hui nationality's livelihood chang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adjustment of the culture in the oasis.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
【基金】: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新疆昌吉地区清真食品产业管理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号:RCSX201010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康隆;论民族生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欧群慧;巴战龙;;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以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中学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黄梅丽;庞庭颐;周绍毅;苏志;李社富;;广西德保县乡村小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4 柴利;;新疆与中亚国家林果业和畜牧业合作潜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5 刘玉华;史纪安;韩清芳;贾志宽;;紫花苜蓿返青期气象条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6 万秋成;;省域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新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7 康玲;邓思胜;;旅游开发与节日民俗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8 鱼静;徐文修;;阿克苏绿洲种植制度演变规律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9 王晓蜀;;新疆棉花物流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10 奚秀梅;段树国;;1990~2007年新疆耕地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光宇;;满族文化中的环太平洋文化因素[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刘檑;;多民族兼容的纽带——读《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菲菲;巴吾尔江;孙慧;吕志佳;;基于AHP的热力能源供应企业竞争力评价——以新疆为例[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明;骆江玲;;湿地管理中的生计替代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赵秀兰;;论佤族神话《司岗里》中美的原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媛媛;朱映占;;基诺族的传统服饰与变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张大海;吕昭智;胡天恩;唐章虎;何峰江;;新疆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相关资源配置评述[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岳战林;;新疆实现工业化经济与环境保护双赢战略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10 马祥林;;探讨儒家师道推动和谐社会建设[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罗新宁;基于SPAD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营养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8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兵;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周艳;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荣亮;大连高校外专外教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洪;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连志;内丘纸马艺术的保护与传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美术;生计转型视角下的蓝靛瑶传统纺织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吴婷婷;禾中之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D·凯普兰;R·曼纳斯;王庆仁;;当代进化论[J];民族译丛;1983年03期
2 石川荣吉;佐佐木高明;尹绍亭;;民族地理学的学派及学说[J];民族译丛;198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光武;对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1997年05期
2 高江,徐玲,许红;加快昌吉州小城镇建设的步伐[J];实事求是;2004年02期
3 杨宏伟;;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兵团屯垦戍边城镇化的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博平;田忠疆;;改善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的途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方红;李伟;云敏瑞;陶格日勒;;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百年演变[A];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杨玉珍;范彩霞;杨炳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河下游居延绿洲生态环境预测[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钟劭南;路京选;;黑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雍会;;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6 孙司衡;龙晶;王君厚;游先祥;;中巴资源一号卫星在我国西部荒(沙)漠化地区生态建设中的示范应用[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林峻;;新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綦群高;吐尔地;朱志强;;持续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加强农业生态建设[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王智;董新光;董彗;;从三工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过程分析地下水可开采量[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卢琦;慈龙骏;;中国荒漠化灾害评价、防灾减灾对策及受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巴州党委宣传部 刘友军;红枣产业见证若羌改革开放成就[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立学;我区林业生态建设提速[N];新疆日报(汉);2002年
3 记者 秦炜;种植“甜蜜事业” 收获生态硕果[N];武威日报;2009年
4 记者 龚奕丹 实习生 覃志彬;我区制定环保和生态发展目标任务[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阿不都热依木·阿米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抓住大好机遇 实现新疆农业新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程海;泽普县建设10万亩有机红枣基地[N];农民日报;2010年
7 陈磊;李晔;生态保护刻不容缓[N];中国气象报;2003年
8 黄秋洪;渴望水权制度[N];中国水利报;2003年
9 朱力平;民勤县正避免 “罗布泊悲剧”重演[N];经济日报;2002年
10 特约通讯员 严俊义;民勤典型带动推进重点治理[N];武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蔺海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2 萨如拉;额济纳天然胡杨林生态用水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振波;OEPIS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少钧;石羊河流域压减灌溉面积测量与生态效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艾合麦提·吾买尔;人类活动驱动下于田绿洲生态环境演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4 刘香君;石河子垦区弃耕地生态重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5 谢余初;近60年金塔绿洲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78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7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