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与非汉视域的宗族、家族研究阈径——兼论氏族、世系群、家族村落系亲缘而非血缘集团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C9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建华;;近十年晚清民国以来宗族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2 张侃;从宗族到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基层政权建设——以1929-1934年的闽西赣南为中心的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华琛;中国宗族再研究:历史研究中的人类学观点[J];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02期
4 周泓;;试论商域宗族[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6 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7 钱杭;莫里斯·弗利德曼与《中国宗族与社会:福建和广东》[J];史林;1999年03期
8 周泓;20世纪中国社会史的人类学研究——庄孔韶《银翅》笔谈[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9 周建新;;人类学视野中的宗族社会研究[J];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10 杜靖;;百年汉人宗族研究的基本范式——兼论汉人宗族生成的文化机制[J];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涛,陈昌文,陈运,黄乐;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廖建新;;“氏族”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4 李远行;传统复兴?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体视角与功能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杨邦荣;;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周典恩;;2006~2007年中国大陆人类学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谈家胜;杨修菊;;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的文化贡献考察——兼论宗族社会与文化史的关联[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秀萍;童广俊;;河北家族文化中的和谐因素[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冯瑜;;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帕西傣宗教文化[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林崔宏;;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纳西族“东巴”的生境[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许志仁;;明代金门后浦的氏族—许氏与陈氏[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7 林忠;;闽台宗祠祭祀的传承——以晋江安平高氏宗祠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8 刘朱紫;;从闽台冬至祭祖看闽台的宗族文化[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9 黄海妍;;清代以来广州城中的合族祠——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书院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现U,
本文编号:2481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8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