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村寨遇旱求雨的地方叙事——汶川巴夺羌寨的人类学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1 18:53
【摘要】:四川省汶川县巴夺寨的羌民们若遇天旱少雨,则行祈雨仪式,这是农业社会中典型的生产祭祀活动。多年来,人们没有怀疑仪式效果的"灵验",并努力寻找"合理"的解释。过去,传统社会的人们依靠人类社会的关系来认识自然,以期通过构建"神话"和"仪式",使自然的"不可测"和"不确定性"降低对人类社会的部分威胁。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人们在应对灾难时逐渐抛弃过去的想象,选择"科学知识"和"传统仪式"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适应策略。
[Abstract]:If Qiang people in Bazhaizhai Village, Wen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encounter drought and less rain, they pray for rain ceremony, which is a typical production sacrifice activity in agricultural society. Over the years, people have not doub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eremony and tried to find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In the past, people in traditional society reli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society to understand nature, in order to reduce some threats to human society by constructing "myth" and "ceremony" to reduce the "unpredictable" and "uncertainty" of natur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people gradually abandon their past imagination and choose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raditional ceremony" when dealing with disasters, thus developing a new adaptation strategy in the face of natural disaster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新框架研究——基于汶川大地震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8&ZD011)阶段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春勤;;羌族释比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庄孔韶;张庆宁;;人类学灾难研究的面向与本土实践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民;;汶川县三江乡震后旅游开发格局的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张金俊;王文娟;;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杨坪;李勤;周桂虹;;汶川县荞麦属植物生长特性及生态环境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5期

5 俞云平;王雅琼;;闽南侨乡民俗变迁点滴[J];八桂侨刊;2008年04期

6 吴从环;中国城市社区党建论纲[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7 仝雪;熊会;张艳玲;;当前农民互助行为探析——以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前锋村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陈明文;试论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饶晶;;从人类学视角看可口可乐免费派送活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胡述宝;21世纪初农村宗族势力的走向及政策选择[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思红;;论村民自治制度下乡(镇)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2 石磊;;浅谈提高毕节市农民科学素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薛文礼;;晋北部落村的五道神:民间信仰的“冷热”反思[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勤;;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变迁[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潘志成;;传统权威与当代少数民族村寨社会控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7 周建新;吕俊彪;;传统文化与跨国民族的社会转型——以广西东兴市万尾村京族人为例[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8 杨健吾;;羌族的和谐思想和行为——从人类学视角出发的讨论[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9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春生;区域政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珠三角农村村治变迁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张林江;围绕农村土地的权力博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马克继;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陆焱;村落社区的傩仪与象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艳姣;水库移民村落的私人互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何春革;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黄明辉;湘西南瑶族民间信仰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霞;民间信仰复兴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曹娟;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6 郎雅娟;叙事语境下侗族叙事歌“珠郎娘美”的文本变异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7 戴建生;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吴淼;规划性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乡村民主选举实践——以湖南B村第四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湛艳伦;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权力:一个乡(镇)视角的透视——以湖南合镇及白村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祝影;文化视野中的城乡发展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景军;;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2 赵艳萍;倪根金;;清代治蝗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农史;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佳;;简论传统民族歌舞当代转型的机制及意义[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2 黄桂清;;论网络在社会文化重塑中的作用[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3 沈望舒;;把腐败当“社会病”医治[J];w,

本文编号:2497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97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