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清代农作物交流与四川山地民族交融

发布时间:2020-10-29 10:23
   古代农作物的交流对人类社会往往产生意外后果及连锁反映。18世纪以来,番薯、玉米和土豆等"外来作物"相继传入四川民族地区,对各民族社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及深远的影响:川东南土家、苗及汉族地区,番薯、玉米及土豆改变了其作物结构及耕作方式,加快人口增长,为应对番薯等短暂"保质"而催生加工业及副业,"富余"人口在新行业得到"消化";凉山彝区,玉米、土豆加大了种植业的价值,增加人口,强化家族(家支)组织,因缺乏新行业"消化","富余"人口多向西迁徙;川西藏区,玉米及土豆丰富了作物品种,为移民留驻提供食材,交往交融,带来人口发展。新作物带来的新移民改变了清政府彝区政策。四川山地民族种食番薯、玉米与土豆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成为推动两百年来西南山地民族持续迁徙的重要因素,可证并非"逃避统治者的自由",而是族际交往交融的互动带来的共同发展。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番薯、玉米及土豆引种四川民族地区
    (一)川东南民族地区
    (二)凉山彝族地区
        1.玉米传入及扩展
        2.土豆传入及扩张
    (三)川西藏族地区
番薯、玉米及土豆对四川山地民族的作用及影响
    (一)对土家、苗等族的作用及影响
        1.发展加工业及副业
        2.促进交往,人口增加,“新”行业消化“富余者”
    (二)对凉山彝族的作用及影响
        1.加快“家支”分蘖,“打冤家”等推动人口移动
        2.新作物带来新移民,改变清政府彝区政策
    (三)对川西藏区的作用及影响
农作物交流与族群交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永春;;渤海国农作物发展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年10期

2 陆忠发;;论水稻是商代主要的农作物[J];农业考古;2008年04期

3 马红梅;陈志国;;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农作物变迁研究述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孙宇;;清代的人口闯关:被甘薯、土豆、玉米拯救的清王朝[J];意林文汇;2018年06期

5 ;山东黄河河务局关于整修黄河堤坝、挖压农作物及土地暂行处理办法[J];山东政报;1951年05期

6 杨敏;;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华小燕;大食农作物在唐代中国的传播[D];兰州大学;2013年

2 马亮;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0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860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