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少数民族生态伦理内源性资源当代价值研究——以绿色犯罪学为视域

发布时间:2021-11-26 01:03
  面对当代全球生态危机,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及一切生命体权利和安全的绿色犯罪学立场出发,面向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资源,从"万物平等"原始自然观、"敬畏自然"自然崇拜以及尊奉"和谐共生"的民族习惯法中发现并提炼民族生态伦理思想。以自然体内在价值论、敬畏生命、天赋权利论等绿色犯罪学基础理论论证世间自然体的平等性,提出"生态正义观"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和矛盾。重新解读民族生态伦理资源当代价值和功能,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绿色犯罪学价值导向,以积极预防观为生态环境犯罪应对策略、民族生态伦理实践为法律实施辅助,从而实现民族生态伦理资源在现代社会的展开,为民众提供生态环境本体性安全保障。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绿色犯罪学缘起及其价值基础: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之上的“生态正义观”
    (一)重新认识世界本源、自然以及人类自身
    (二)绿色犯罪学核心价值基础:生态正义
二、我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资源价值体现:生态正义的意义关怀
    (一)少数民族原始自然观中绿色生态思想:万物平等
    (二)少数民族自然崇拜中绿色生态思想:敬畏自然
    (三)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中绿色生态思想:和谐共生
三、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资源价值的现代体现:民众环境本体性安全保障
    (一)绿色犯罪学价值导向:与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相融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
    (二)绿色犯罪学应对策略:民族生态习惯法上积极预防观确立
    (三)绿色犯罪学施行:民族传统生态实践助益于司法实践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 习近平.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9(02)
[2]恢复性司法中民族习惯法时代价值践行——以西南少数民族山区环境资源犯罪防控为切入点[J]. 魏红.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1)
[3]绿色犯罪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方向[J]. 阿维·布里斯曼,纳吉尔·索思,徐永胜.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4]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梭罗生态哲学阐析[J]. 刘鹏.  齐鲁学刊. 2009(01)
[5]生态犯罪学论纲[J]. 冯树梁.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5)



本文编号:3519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519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