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探析
本文关键词: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诺族服饰是区别于其它民族最显著的外在标志,服饰用什么缝、染什么颜色、绣什么花样,以及戴什么饰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爱好,但也反映出基诺族的共同好恶。只有在基诺族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对基诺族服饰作出深刻的理解。基诺族作为西双版纳的独有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服饰文化更是别具一格。 成人礼对基诺族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表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被接纳与延续,而且还象征着一个部落的兴旺与繁荣,成人礼孕育出的有关服饰,是基诺族文化的符号,与成为一种共鸣。基诺族服饰文化是基诺族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它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倾注了基诺族的审美观念,体现着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体现着独特气候和地理的深刻影响,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和历史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服饰艺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审美改变等各方面的原因,基诺族的服饰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服饰形式还在外,里面的传统元素早已失去了原来的韵味,如图案种类减少,民俗意蕴消失等等。甚至,有一部分基诺族人保留其服饰只是简单的把它作为表演,宣传的媒介,而忽略了基诺族服饰本身的含义。虽然,基诺族民族服饰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但是如果不采取传承的措施,基诺族传统的民族服饰确实有消失的危险存在。 本课题是基诺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从历史的角度,对基诺族的族源、分布以及成人礼仪式的内容,现状,意义和对基诺族的影响进行研究。第二,对基诺族服饰的发展,相关传说以及成人礼后三个支系的服饰以及装饰品和服饰的特点进行论述。第三,对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进行艺术分析,以达到进一步了解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内涵的目的,挖掘基诺族服饰的艺术价值。第四,对基诺族服饰制作的工艺流程进行论述,加深对基诺族服饰的进一步认识。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对基诺族服饰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对基诺族服饰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文以基诺族成人礼为界限,对成人礼后服饰变化进行探析,着重对基诺族服饰的纹饰类型、色彩文化、艺术特点,美学价值以及制作工艺等进行研究,挖掘基诺族服饰的丰富意蕴,结合现代服饰设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使传统诺族服饰精髓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基诺族 成人礼 服饰内涵 传承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9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引言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11-14
- 1.2.1 专著类12-13
- 1.2.2 相关的博硕士论文及期刊13-14
- 1.3 研究的意义14-15
- 1.4 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基诺族特色成人礼仪及其影响17-33
- 2.1 基诺族的源流与分布17-19
- 2.2 基诺族特色成人礼仪内容与现状19-24
- 2.2.1 基诺族成人礼概况19-20
- 2.2.2 基诺族特色男女成人礼仪20-24
- 2.2.2.1 多样性的男子成人礼仪21-23
- 2.2.2.2 多样性的女子成人礼仪23-24
- 2.3 其他少数民族成人礼仪式24-26
- 2.3.1 傣族成人礼仪24-25
- 2.3.2 摩梭人成人礼仪25
- 2.3.3 瑶族成人礼仪25-26
- 2.3.4 基诺族以傣族、摩梭人、瑶族成人礼仪比较26
- 2.4 基诺族成人礼仪的意义及其影响26-30
- 2.4.1 基诺族成人礼仪的意义26-27
- 2.4.2 成人礼仪对基诺族生活生产的影响27-29
- 2.4.2.1 狩猎与竹编27-28
- 2.4.2.2 采集与纺织28-29
- 2.4.3 成人礼仪对基诺族婚恋的影响29
- 2.4.4 成人礼仪对基诺族传统文化的影响29-30
- 2.5 本章小结30-33
- 第三章 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探析33-59
- 3.1 基诺族服饰发展变迁的历史33-34
- 3.2 基诺族服饰相关传说34-37
- 3.2.1 创世女神传说35
- 3.2.2 日月花饰传说35-36
- 3.2.3 彩虹衣传说36-37
- 3.2.4 氏族部落传说37
- 3.3 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37-52
- 3.3.1 基诺族成人礼后包头变化38-43
- 3.3.1.1 阿西、阿哈氏族男子包头38-39
- 3.3.1.2 乌尤氏族男子包头39-40
- 3.3.1.3 阿西、阿哈氏族女子包头40-41
- 3.3.1.4 乌尤氏族女子包头41-43
- 3.3.2 基诺族成人礼后男性服饰变化43-48
- 3.3.2.1 阿哈氏族男性服饰43-45
- 3.3.2.2 阿西氏族男性服饰45-47
- 3.3.2.3 乌尤氏族男性服饰47-48
- 3.3.3 基诺族成人礼后女性服饰变化48-52
- 3.3.3.1 阿哈氏族女性服饰48-50
- 3.3.3.2 阿西氏族女性服饰50-51
- 3.3.3.3 乌尤氏族女性服饰51-52
- 3.4 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装饰品变化52-56
- 3.4.1 耳饰52-54
- 3.4.2 筒帕54-55
- 3.4.3 染齿55
- 3.4.4 纹身55-56
- 3.5 基诺族服饰的特征56
- 3.6 本章小结56-59
- 第四章 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的丰富意蕴59-71
- 4.1 基诺族服饰的纹饰类型59-64
- 4.1.1 几何型纹饰59-61
- 4.1.2 自然景物纹饰61-62
- 4.1.3 历史纹饰62-63
- 4.1.4 图腾纹饰63-64
- 4.2 基诺族服饰的色彩文化64-65
- 4.2.1 色彩应用64-65
- 4.2.2 色彩的搭配65
- 4.3 基诺纹饰的艺术特点65-68
- 4.3.1 多元化的整体美65-66
- 4.3.2 以自然美作基调66-67
- 4.3.3 崇拜性思想的反映67-68
- 4.3.4 融入外族及现代艺术成分68
- 4.4 基诺族服饰纹饰的美学价值68-69
- 4.5 本章小结69-71
- 第五章 基诺族服饰制作工艺流程71-77
- 5.1 纺织工艺71-73
- 5.1.1 备料71-72
- 5.1.2 弹棉72
- 5.1.3 纺线72
- 5.1.4 整经72
- 5.1.5 上机72-73
- 5.2 染色工艺73-74
- 5.3 基诺族服饰缝制与刺绣74-75
- 5.4 本章小结75-77
- 第六章 基诺族服饰的保护、传承与利用77-81
- 6.1 基诺族服饰的现状77-78
- 6.2 基诺族服饰的保护78-79
- 6.3 基诺族服饰的开发利用79-80
- 6.4 小结80-81
- 第七章 结语81-83
- 7.1 论文的总结81-82
- 7.2 论文的不足82-83
- 致谢83-85
- 参考文献85-87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8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承波;;浅论建筑设计中的韵律美[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2 刘萍;左拉的“真”——从小说《娜娜》谈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高星海;典型——西方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寸瑞红;高黎贡山傈僳族传统森林资源管理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5 李纶,施文丽,张瑞,胡鹏;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与工业设计的关系[J];包装工程;2004年02期
6 范军;试论期刊风格的特点[J];出版科学;1999年04期
7 张云军;英国文学中的哥特式因素与哥特式小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龙红;王玲娟;;论中国石窟艺术的设计意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徐晓霞;尼采悲剧学说演绎过程和酒神精神实质[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缪文升;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现代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永东;;区域文化与20世纪中国小说的消长沉浮[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王芳恒;;略论宗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3 周丽玲;;生命之源:对苗族民间文学的一种阅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东朝;中国云南大理白族传统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龙;茅盾小说“政治倾向”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春林;艺术语言运思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4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烨R
本文编号:397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9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