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学视角下的鹤峰县满堂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17:20

  本文关键词:民族学视角下的鹤峰县满堂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满堂音是一种具有数百年历史,流传鹤峰县五里乡的稀有曲种,现今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者们对满堂音虽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但未系统的研究过满堂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以及满堂音的保护和传承现状。本文从民族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阐述满堂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运用民族学、社会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结合地方志、民族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探讨满堂音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为共保护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对满堂音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方法进行述评。第二章为满堂音概述。简述满堂音的传承空间环境、满堂音历史渊源,挖掘满堂音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及特殊禁忌。同时通过传统满堂音与现代满堂音的对比,呈现出满堂音的发展变迁。第三章为满堂音的功能价值。第四章为满堂音的传承与保护。第五章为论文的结语部分,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满堂音的保护非常必要。
【关键词】:鹤峰县满堂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6;C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导论6-14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6-7
  • 1.1.1 研究背景6-7
  • 1.1.2 研究意义7
  • 1.2 研究现状述评7-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7-8
  • 1.2.2 国内研究现状8-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第2章 满堂音概述14-34
  • 2.1 鹤峰县五里乡概述14-15
  • 2.2 满堂音概述15-34
  • 2.2.1 满堂音的形成15-17
  • 2.2.2 满堂音的发展变迁17-19
  • 2.2.3 传统满堂音与现代满堂音的比较19-28
  • 2.2.4 满堂音的基本内容28-30
  • 2.2.5 满堂音的表演方式30-31
  • 2.2.6 满堂音的基本特征31
  • 2.2.7 满堂音的禁忌31-34
  • 第3章 满堂音的功能价值34-38
  • 3.1 巫术功能34-35
  • 3.2 教化功能35
  • 3.3 娱乐功能35-38
  • 第4章 满堂音的传承与保护38-44
  • 4.1 满堂音的传承38-42
  • 4.2 满堂音的保护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阳国亮;邓莹;;旅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J];旅游论坛;2012年03期

3 张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薄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牟延林;吴安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主导与政府责任[J];现代法学;2008年01期

6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J];学习与实践;2006年11期

7 凌照;周耀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推进[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民族学视角下的鹤峰县满堂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416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