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赤眼鳟Toll样受体7和9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发布时间:2020-05-03 17:41
【摘要】: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俗称野草鱼,与草鱼同属雅罗鱼亚科,属于赤眼鳟属。赤眼鳟具有比草鱼更好的抗草鱼呼肠弧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入侵的特性,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是鱼类先天性免疫反应中最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家族(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Toll样受体7(TLR7)和Toll样受体9(TLR9)基因是TLR7亚家族的主要成员,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通过RACE-PCR技术,克隆了赤眼鳟TLR7基因(ScTLR7)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特性,采用Real Time qPCR技术比较分析了ScTLR7免疫应答GCRV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ScTLR7基因cDNA全长3715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RF)3162 bp,编码1053个氨基酸残基,5′-非编码区(UTR)403 bp和3′-UTR150 bp(GenBank登录号为KY472228)。推导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21.70 kD,理论等电点为7.88。通过I-TASSER预测赤眼鳟TLR7蛋白的三级结构显示,ScTLR7蛋白为典型的马蹄形结构,包括28个α螺旋和26个β折叠。SMART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ScTLR7具有TLRs的典型结构特征,由N端的信号肽、15个富亮氨酸结构域(LRRs)、跨膜结构域(TM)和Toll/白介素-1受体结构域(TIR)组成。TLR7氨基酸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赤眼鳟TLR7与团头鲂TLR7的亲缘关系最近,不同物种TLR7 TIR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硬骨鱼类TLR7基因的TIR结构域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但没有发现3个与配体接头TIR结构域中的3个保守盒子Box1、Box2和Box3。TLR7在赤眼鳟检测的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TLR7在赤眼鳟头肾、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GCRV感染后,TLR7在赤眼鳟、草鱼头肾中不同时间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感染GCRV后TLR7在草鱼和赤眼鳟头肾中的表达模式类似,ScTLR7和CiTLR7的相对表达量都在96 h达到峰值。(2)通过RACE-PCR技术,克隆了赤眼鳟TLR9基因(ScTLR9)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特性,采用Real Time qPCR技术比较分析了ScTLR9免疫应答GCRV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赤眼鳟TLR9基因cDNA全长3687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RF)3180 bp,编码1059个氨基酸残基,5′-非编码区(UTR)128 bp和3′-UTR 379 bp(GenBank登录号为KU955845)。推导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21.61 kD,理论等电点为8.91。通过I-TASSER预测赤眼鳟TLR9蛋白的三级结构显示,ScTLR9蛋白为典型的马蹄形结构,包括22个α螺旋、12个β折叠。SMART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ScTLR9由N端的信号肽、16个富亮氨酸结构域(LRRs)、跨膜结构域(TM)和Toll/白介素-1受体结构域(TIR)组成,具有TLRs的典型结构特征。不同物种TLR9氨基酸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赤眼鳟TLR9与草鱼TLR9的亲缘关系最近,不同物种TLR9 TIR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硬骨鱼类TLR9基因的TIR结构域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同时ScTLR9的TIR结构域包含三个高度保守的区域:Box 1(YDAFVVFD)、Box2(LCLEDRDWLPG)和Box 3(FWNNL)。TLR9在赤眼鳟检测的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TLR9在赤眼鳟头肾、中肾中的表达量最高,GCRV感染后,TLR9在赤眼鳟、草鱼头肾中不同时间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感染GCRV后TLR9在草鱼和赤眼鳟头肾中的表达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应对GCRV时,ScTLR9比CiTLR9的应答时间更短,反应更迅猛,且ScTLR9的相对表达量率先达到峰值,整体相对表达量远远高于草鱼。(3)通过构建赤眼鳟Toll样受体9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ET-30a(+)TLR9,分别转化到BL21(DE3)、Rosetta、BL21(DE3)plysS三种宿主菌中进行蛋白表达,经过筛选发现BL21(DE3)plysS为最适蛋白表达宿主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得到了TLR9的融合蛋白,经过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诱导条件为0.25mM IPTG,4h,BL21(DE3)plysS;通过对重组融合蛋白的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是可溶性的。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明ScTLR9蛋白大小约为82 kD,与预期结果相符。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赤眼鳟Toll样受体9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图文】:

电泳图,引物,扩增片段,电泳


通过普通 PCR 获得了单一产物(1kb~1.5kbp)(图2-1:Ⅰ);以 TLR75′ RACE 为引物,按照 SMARTer RACE 的说明通过 RACE PCR 获得了目的产物(2.0k~2.5kbp)(图 2-1:Ⅱ);以 TLR73′ RACE 为引物,按照 SMARTer

序列预测,氨基酸


14图 2-2 ScTLR7cDNA 氨基酸(aa)序列预测结果Fig.2-2 ScTLR7 cDNA amino acid (aa) sequence prediction results开放阅读框(ORF)区域的核酸序列为大写字母,5′/3′端非编码区(UTR)核酸序列为小写字母。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分别用方框标记和星号标记。在所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信号肽序列(1-23 aa)用波浪线标记;富亮氨酸结构域(32-66 aa,123-146 aa,200-223 aa,221-240 aa,286-309 aa,336-356 aa,,393-413 aa,521-545 aa,546-572 aa,600-628 aa,654-677 aa,679-695 aa,703-722 aa,751-772 aa,777-800 aa) 、C-端富亮氨酸结构域(788-839 aa)和 Toll/白介素-1 受体结构域(895-1041 aa)用单下划线标记;。mRNA 不稳定信号“attta”和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aataaa”用双下划线标记The ORF region withi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was shown in upper cases whereas the5′/3′UTR regions were shown in lower cases.The start codon (ATG) was boxed and the stop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建社;叶金明;;赤眼鳟大棚增温早繁技术[J];水产养殖;2016年11期

2 杨凯;高银爱;袁勇超;李波;成为为;朱思华;孙俊霄;程颖红;;赤眼鳟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J];淡水渔业;2017年05期

3 杰瑞米瓦德;;东江逗钓赤眼鳟[J];垂钓;2018年14期

4 杰里米瓦德;;野水寻鱼记——可遇不可求的赤眼鳟[J];垂钓;2017年16期

5 朱纪伟;;赤眼鳟常见病害防治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7年11期

6 唐敬书;;提高赤眼鳟养殖效益的关键技术[J];内陆水产;2007年08期

7 李敦岳;张家良;朱云华;;池塘主养赤眼鳟技术[J];内陆水产;2006年01期

8 钱华,张建;赤眼鳟池塘无公害养成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05年04期

9 刘伯仁;赤眼鳟的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05年02期

10 黄夏!广西百色,杨林!广西百色;如何垂钓赤眼鳟[J];中国钓鱼;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伟;李迪;刘巧林;肖调义;周智愚;金生振;;草鱼(♀)×赤眼鳟(♂)F_1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乔庆;刘巧林;肖调义;邓亚林;王荣华;黎玉元;何美凤;;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可育性研究[A];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3 李潮;蓝昭军;赵俊;;基于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的珠江赤眼鳟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陈方灿;李新辉;李捷;李跃飞;帅方敏;杨计平;;珠江肇庆江段赤眼鳟外源营养期仔、稚鱼的异速生长[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万昆;北方地区池塘健康养殖赤眼鳟[N];中国渔业报;2008年

2 徐君辉 柳富荣;池养赤眼鳟把握四要点[N];中国渔业报;2006年

3 徐君辉 柳富荣;池养赤眼鳟 把握四要点[N];湖南科技报;2006年

4 金万昆;北方地区池塘健康养殖赤眼鳟[N];中国渔业报;2008年

5 刘庆营;赤眼鳟养殖技术[N];中国渔业报;2006年

6 陈吉英;赤眼鳟人工养殖技术[N];农民日报;2012年

7 李桂峰;赤眼鳟的养殖技术[N];广东科技报;2001年

8 金万昆;北方地区池塘健康养殖赤眼鳟[N];中国渔业报;2008年

9 金万昆;北方地区池塘健康养殖赤眼鳟[N];中国渔业报;2008年

10 ;赤眼鳟生态养殖技术[N];江苏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荣华;赤眼鳟和草鱼TLR22的结构差异及应对GCRV感染的表达特性[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2 彭慧珍;感染GCRV草鱼和赤眼鳟miRNA的鉴定与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金生振;赤眼鳟Toll样受体7和9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2 郑惠芳;赤眼鳟鱼种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适宜水平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3 刘敏;赤眼鳟Mx基因全长cDNA克隆、表达及转基因载体构建[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孙念;草鱼(♀)×赤眼鳟(♂)F1及其亲本的肠道结构和功能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邓亚林;赤眼鳟鳍条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陈方灿;西江赤眼鳟群体多样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7 李迪;草鱼(♀)×赤眼鳟(♂)F_1及其亲本的肌肉营养和质构特性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7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47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4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