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凡纳滨对虾选育基础群体的建立及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发布时间:2020-05-05 13:19
【摘要】:针对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匮乏,养殖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在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培育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通过双列杂交比较分析凡纳滨对虾F1代生长、存活、耐高低温、耐高低盐、耐高氨氮、耐低溶氧等主要经济性状的差异性;基于发育遗传模型分析凡纳滨对虾体重性状不同生长期的基因遗传效应;以生长、存活、耐低溶氧性状为选择指标,选取F1代中遗传差异显著的亲本群体,建立家系数量庞大的基础群体,评估选育基础群体的生长性状不同生长阶段的遗传参数;分析生长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具体研究如下:(一)3个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杂交F1代幼虾耐高低温、耐高低盐的遗传分析9个群体对温度、盐度胁迫的耐受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耐高温性状中亲优势(MP)和超亲优势(BP)的变化范围是-17.71%~52.95%和-30.07%~37.96%,其中UM和UH群体的杂交中亲优势均值最高,达到38.61%;耐低温性状MP和BP的变化范围是-22.04%~77.03%和-33.93%~31.17%,其中UM和TZ群体的杂交中亲优势均值最高,为60.85%;耐高盐性状MP和BP的变化范围是-39.41%~76.96%和-42.12%~19.07%,其中UM和TZ群体的杂交中亲优势均值最高;耐低盐性状MP和BP的变化范围是-44.89%~37.05%和-45.68%~28.21%,而UM和TZ群体的杂交中亲优势均值最低,仅为-9.855%;杂交后代耐受性的表现受到父本、母本一般配合力以及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共同影响,其中UM群体耐高低温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而TZ群体耐高低盐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UM×UH为强优势组合,存在较强的抗逆非加性效应,杂交优势明显。(二)3个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杂交F1代幼虾耐高氨氮、耐低溶解氧的遗传分析9个群体对氨氮和溶解氧胁迫的耐受性均存在显著差异,杂交子代耐高氨氮和耐低溶氧性状的MP和BP范围分别为14.09~42.57和1.860~26.18、-52.48~31.39和-54.34~24.66;杂交后代耐受性的表现受到父本、母本一般配合力以及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共同影响,UH群体耐高氨氮和低溶氧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分别为0.1442和0.0899;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UM×UH杂交优势明显,为强优势组合,存在较强的抗逆非加性效应,可为进一步家系选育提供候选材料。(三)凡纳滨对虾3个引进群体及其杂交子代生长性能评估9个交配组合群体3个生长发育阶段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86~12.15 g、14.79~28.82 g和38.25~54.74 g,其中各生长发育阶段杂交组均值均比自交组均值高。各阶段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3.40%~5.70%,1.11%~2.56%,0.33%~0.68%。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各杂交组合体质量存在较明显的杂种优势,幼虾阶段、成虾阶段、留种阶段表现为递减趋势,其中迈阿密SIS的M群体母本与夏威夷的H群体父本杂交组合(M-H)杂种优势率最高。M群体作为父本亦或母本其子代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均较高,且不同生长阶段双亲均值均高于3个群体的均值,属于相对优良的亲本,M-H和M-T杂交组合属于优选杂交组合。(四)凡纳滨对虾体质量性状时间序列的动态遗传分析凡纳滨对虾体质量非条件加性方差分量,随着生长发育有增加趋势,成虾阶段和亲虾阶段分别8.856和24.114。不同发育时期凡纳滨对虾体质量非条件显性方差分量与非条件加性方差分量相比,呈现出不同的遗传表现,在仔虾、幼虾、成虾阶段成递增趋势,亲虾阶段有所下降。非条件加性方差分别为同一阶段表型方差总量的8.062%、0.9765%、11.308%和24.636%。质量表达的累加效应是以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特别是早期生长发育阶段。4个发育时期或多或少均存在新表达的遗传效应。0|BW1、BW2|BW1、BW3|BW2和BW4|BW3四个生长发育时间区间内新表达的净加性效应呈增高趋势,条件加性方差分量估计值分别为0.075676±0.0101、0.270944±0.0342、14.013±0.4847、25.68467±1.3631。各时间区间内新表达的基因效应中的净显性效应则波动表达,其中BW2|BW1期间净显性效应表达最为活跃,效应估计值为14.4198±0.9616。遗传方差分量分别为同一阶段表型方差总量的0.630696、0.640384、0.151975和0.0381932。(五)凡纳滨对虾基础群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2个养殖场凡纳滨对虾仔虾阶段、成虾阶段、收获阶段体长、头胸甲长、腹节长、头胸甲宽和体质量等性状遗传分别为0.0778-0.4149、0.0117-0.5061、0.1289-0.4808、0.0624-0.5348、0.1535-0.4867,共同环境效应为0.0093-0.1679;遗传相关范围在0.0177-0.6113之间。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各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长性状幼虾-成虾、幼虾-收获、成虾-收获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477、0.1775、0.2344;腹节长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1160、0.1202、0.2140;体质量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2453、0.2352、0.2394。各性状的不同阶段遗传相关显著性检验均未到达显著水平。收获时同一生长性状在2个养殖场的遗传力与共同环境效应相差不大,Z-score检验结果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性状2个养殖环境的遗传相关与1进行Z-score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硕,董双林;饵料和盐度对中国对虾幼虾能量收支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郑轶;杨德卫;涂诗航;林强;游晴如;周鹏;王鸿飞;黄庭旭;梁康迳;;我国杂交水稻相关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14年09期

3 马春艳;马洪雨;马凌波;杨柯;;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J];海洋渔业;2011年01期

4 王兴强,马u!,董双林;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J];海洋湖沼通报;2004年04期

5 张国范,王继红,赵洪恩,阙华勇,刘晓;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的自交与杂交F_1的RAPD标记[J];海洋与湖沼;2002年05期

6 马爱军;王新安;雷霁霖;;大菱鲆(Scophthal musmaximus)不同生长阶段体重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J];海洋与湖沼;2009年02期

7 邓岳文;刘晓;张国范;;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05年12期

8 栾生;孔杰;张天时;罗坤;杨翠华;田q,

本文编号:2650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50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a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