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宣州石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20:53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对中华文明璀璨历史进程的谱写,除了文人史官的妙笔生花,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也功不可没。从陕西临潼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姜寨石砚”,后到了民国时期开始用硬笔代替毛笔书写,使得砚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方小小的砚台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历程,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审美价值。因此,砚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书写用具,也是我们传统中华文化的载体和缩影。我国有着悠久的制砚历史,远古时期就出现了“研”,再到汉代从研磨器具转变成砚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砚台才登上了历史舞台,砚的使用逐渐普及和规范。从那时起,砚台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各种材质和各类造型的大家族。其中,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合称“四大名砚”,它们在我国传统砚史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除四大名砚外,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地方砚也在同时期应运而生,宣州石砚就是其中一种。本文所提到的宣州石砚,是指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白帝镇出产的砚石料所制的砚,宣州石砚的籽料主要产于白帝镇龙潭山,旌德县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西南处,峰峦叠选,自然生态环境优良。2014年5月,旌德县正式被文房四宝协会命名为“中国宣砚之乡”,作为宣州石砚文化的发源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同时又受到徽文化的熏陶,使得宣州石砚深得这一方水土的滋养。宣州石砚的制作技术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文化,收藏,实用,美学等多种价值。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其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保护和传承是一个让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宣州石砚文化的历史、文化、现状进行探索研究,只有在掌握历史,了解现状的前提下,才能为宣州石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相关的可行性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析。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通过研究宣砚现状的相关背景,意义,方法,思路,结合国内外的文献研究现状,系统地介绍了宣州石砚目前的概况;第二部分是该课题的研究过程,对宣州石砚的历史、石材、制作工具、历史及价值进行探索研究;第三部是如今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分析;第四部分是同时结合各地砚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成功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是文章的可行性探析,在此前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宣州石砚的传承保护上的不足和在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提出对宣州石砚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上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方案,第六部分根据时代发展的背景通过产品设计的角度对宣州石砚进行创新与拓展,以实践的方式为地域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951.28
【图文】:

宣州石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性研究


图1-1宣砚文化园逦

宣州,来源,图片,老师


1.1背景概述逡逑1.1.1研究缘起逡逑2017年,笔者随同老师参与考察调研宣砚文化园(如图1-1所示),在参观逡逑一系列名师砚雕制品后,被宣砚的砚雕技艺深深吸引,笔者对宣州石砚有了初步逡逑的了解。之后通过多次走访宣砚文化园、宣砚砚矿的矿山(如图1-2所示),参逡逑观砚台制作的流程,与砚雕老师们交流学习(如图1-3所示),并参与简单的砚逡逑石雕刻初体验(如图1-4所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手工艺开始渐渐消逡逑逝,如何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以非遗的有关理论作为依据,剖析逡逑宣州石砚文化传承和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尝试探究对宣州石砚文化的传承和保逡逑护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方案。逡逑图1-1宣砚文化园逦图1-2走访砚山逡逑图片来源:笔者拍摄逦图片来源:笔者拍摄逡逑I逡逑:^邋^逡逑图1-3砚雕艺人现场示范教学逡逑图片来源:笔者拍摄逡逑

示范教学,艺人,宣州


1.1背景概述逡逑1.1.1研究缘起逡逑2017年,笔者随同老师参与考察调研宣砚文化园(如图1-1所示),在参观逡逑一系列名师砚雕制品后,被宣砚的砚雕技艺深深吸引,笔者对宣州石砚有了初步逡逑的了解。之后通过多次走访宣砚文化园、宣砚砚矿的矿山(如图1-2所示),参逡逑观砚台制作的流程,与砚雕老师们交流学习(如图1-3所示),并参与简单的砚逡逑石雕刻初体验(如图1-4所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手工艺开始渐渐消逡逑逝,如何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以非遗的有关理论作为依据,剖析逡逑宣州石砚文化传承和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尝试探究对宣州石砚文化的传承和保逡逑护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方案。逡逑图1-1宣砚文化园逦图1-2走访砚山逡逑图片来源:笔者拍摄逦图片来源:笔者拍摄逡逑I逡逑:^邋^逡逑图1-3砚雕艺人现场示范教学逡逑图片来源:笔者拍摄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立然 ,张德山 ,刘敏;好家园[J];北方音乐;2000年03期

2 徐凯歌;;黄石砚的艺术特色与题材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4年10期

3 佘林颖;杨剑坤;;宣州石砚墨色光[J];中国周刊;2017年08期

4 宋涛;;汉螭盖三足石砚[J];文物;1989年05期

5 刘禹锡;;谢柳子厚寄叠石砚[J];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2010年09期

6 罗扬;;宋代洮河石砚考[J];文物;2010年08期

7 苑金生;易水石砚放异彩[J];石材;1999年12期

8 高杨;;浅谈嘉峪石砚[J];丝绸之路;2011年04期

9 王小玲;;方城黄石砚:千年瑰宝绽新辉[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3年03期

10 傅秉全;洮河石砚与鼍矶砚[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尹培基;;石砚与文化[A];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集[C];2006年

2 杨涛;;堪称千古绝艺的思州石砚[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陈涛;;唐宋时期制砚业重心的地理变迁[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六辑)[C];2013年

4 陈涛;;唐代端溪石砚考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文伟;坚持保护开发并重 做大祁阳石砚品牌[N];永州日报;2009年

2 王俪阎;石砚市场:繁荣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山西 张亚彬 王峰;雕琢精美的三足石砚[N];中国文物报;2013年

4 马成;石砚镌刻福禄寿 [N];中国商报;2002年

5 李东海;石砚的使用和保养[N];中国书法报;2016年

6 陇燕;洮河绿石砚[N];中国商报;2001年

7 张登禄;石砚铭刻美好心愿[N];中国商报;2003年

8 方玉瑞;箕形端石砚[N];中国商报;2007年

9 ;石砚纸业上市首日全攻略[N];证券日报;2003年

10 常石;石砚的文化含量[N];中国矿业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孝楠;宣州石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年

2 柳健;重庆金音石砚调查研究[D];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

3 张乐;思州石砚的文化艺术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君熠;思州石砚的艺术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5 秦奕诗;汉代至唐初砚的鉴定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杨懿;北宋时期的砚台收藏和交易[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2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02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