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坛紫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包埋白藜芦醇微胶囊的制备和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23:25
  坛紫菜是我国沿海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型藻类,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而坛紫菜多糖作为坛紫菜的重要营养成分,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生物活性。为了深入研究坛紫菜多糖的生物活性以及拓展坛紫菜多糖的应用,本文对水提醇沉法提取的坛紫菜粗多糖(CPHP)进行分离和纯化,对各纯化组分(PHP1、PHP2和PHP3)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坛紫菜多糖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将PHP2与卵清蛋白复合并用于包埋白藜芦醇制备微胶囊(OPR),对OPR微胶囊进行了稳定性和活性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坛紫菜粗多糖CPHP,利用维素DE-52离子交换层析柱和葡聚糖Sephadex G-100对CPHP进行了分离和纯化,最终收集得到3种多糖组分PHP1、PHP2和PHP3。CPHP的提取率达以10.53%;PHP1、PHP2和PHP3的得率分别为:11.44%、16.39%和8.97%。2、CPHP、PHP1、PHP2和PHP3多糖组分的总糖含量分别为53.11%、64.53%、66.89%和65.12%,四种多糖组分均都有一定量的硫酸基和微量蛋白质的存在。通过GC-...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符号和术语表
第1章 引言
    1.1 藻类多糖研究现状
    1.2 坛紫菜概述
    1.3 藻类多糖的提取方法
    1.4 多糖的分离纯化
    1.5 藻类多糖的活性研究
    1.6 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1.7 蛋白质和多糖作为微胶囊外壳材料的研究
    1.8 卵清蛋白
    1.9 白藜芦醇
    1.10 本课题的立意思路及研究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坛紫菜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2.1 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坛紫菜粗多糖的提取
        2.2.2 坛紫菜多糖的分离和纯化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纤维素DE-52 层析柱洗脱曲线
        2.3.2 葡聚糖Sephadex G-100 层析柱洗脱曲线
        2.3.3 坛紫菜粗多糖的提取率以及分离纯化后各组分得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坛紫菜多糖各组分的理化性质表征
    3.1 试剂和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各组分的总糖含量测定
        3.2.2 各组分蛋白质含量测定
        3.2.3 各组分中硫酸根含量测定
        3.2.4 各组分的分子量测定
        3.2.5 各组分的单糖组成测定
        3.2.6 各组分的动态粘度表征
        3.2.7 各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3.2.8 各组分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2.9 各组分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各多糖组分的化学组分分析
        3.3.2 各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
        3.3.3 各多糖组分的分子量
        3.3.4 各多糖组分的动态粘度表征
        3.3.5 各多糖组分的红外谱图
        3.3.6 各多糖组分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3.3.7 各多糖组分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坛紫菜多糖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及在RAW264.7 细胞模型中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材料和仪器
        4.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4.2.2 各组分在RAW264.7 细胞模型中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各多糖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4.3.2 坛紫菜多糖各组分在RAW264.7 细胞模型中抗氧化能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卵清蛋白-PHP2 复合粒子包埋白藜芦醇的微胶囊的制备和活性研究
    5.1 材料和仪器
        5.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卵清蛋白-PHP2(OVA-PHP2)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5.2.2 OVA-PHP2 复合粒子包埋白藜芦醇微胶囊的制备
        5.2.3 OPR微胶囊稳定性研究
        5.2.4 OPR体外消化模拟
        5.2.5 OPR复合粒子的活性研究
    5.3 结果与分析
        5.3.1 OVA-PHP2 复合溶液在不同pH下的ζ电位分布和浊度
        5.3.2 OVA-PHP2 复合溶液不同pH下的粒径分布
        5.3.3 响应面法优化OPR微胶囊制备方案
        5.3.4 OPR微胶囊的相关参数
        5.3.5 OPR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
        5.3.6 OPR微胶囊的扫描电镜下的微观形貌
        5.3.7 OPR微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5.3.8 OPR微胶囊的体外消化模拟
        5.3.9 OPR微胶囊活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66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166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