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本文选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11期
【摘要】: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理论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充分利用多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等等。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不仅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大众化的关键,更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he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 accumulated some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s that the theory can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Making full use of various ways to spread Marxis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These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re not only the key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It provides very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Marxism.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3BKS104)
【分类号】:D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世飞;;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先驱[J];政治学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正礼;;“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秦开凤;;论黄帝祭祀的政治文化功能——以现存公祭黄帝陵之祭文为分析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陈答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阈中的抗日战争[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黄文治;;民国新型知识精英群体救国反应比较研究——以袁世凯时期“二十一条”交涉为中心[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5 朱成甲;;李大钊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满”特征[J];北京党史;2009年06期
6 朱晔文;;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J];北京党史;2009年06期
7 刘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J];北京党史;2009年06期
8 侯且岸;;大钊精神永存[J];北京党史;2009年06期
9 周俊成;郭新伟;;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杨洪章;;“李大钊与山东”研究述评[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奇志;;两位革命伟人的深挚情谊——孙中山与李大钊交往与合作的一段佳话[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2 朱成甲;;登高一呼群山应——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的特点与李大钊的历史作用[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3 全燕黎;;再论李大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4 刘伟;杨灿;;李大钊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拓荒者——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5 闫虹珏;;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6 韩一德;;沉重的选择——围绕作为政治家的李大钊[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7 侯且岸;;李大钊精神永存[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8 张继才;;李大钊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国家结构的思考[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9 张玉菡;;试论李大钊妇女解放思想的现实基础、理论来源及其特点[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10 王娟娟;王文跃;;论李大钊的“调和”思想[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6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珍;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其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璞;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张军;中国近代科学观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游;国难与国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静;李大钊的宗教社会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戈;近代中国早期留日学生群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楠;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群;李大钊人格教育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继安;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义[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吉;“共产主义小组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学术研讨会召开[J];北京党史;2000年04期
2 沈建中;“共产主义小组”存在与否的考辩[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年02期
3 ;共产主义小组情况表[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年Z1期
4 周子信;;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知多少[J];党史文汇;2006年07期
5 南晨;;谁最早提出了“共产主义小组”[J];文史博览;2011年07期
6 黄显孟;湖南共产主义小组问题讨论述评[J];求索;1982年05期
7 宋兴祥;关于湖南共产主义小组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8 王真;;简介旅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J];教学与研究;1990年04期
9 吴家林;;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J];学习与研究;1990年10期
10 华雯;;我党建党前的“共产主义小组”[J];党建;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华校生;;周恩来思想转变动因及旅法共产主义小组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2 李广德;;试论沈雁冰早期与党的关系[A];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下册)[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庭芳;让青春焕发绚丽光彩[N];人民日报;2011年
2 黄霞;《共产党》月刊[N];光明日报;2011年
3 拾之;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潘洪声;党史上的“第一”[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日出东方[N];中国老年报;2001年
6 柳江南 张隼;梦开始的地方[N];解放军报;2011年
7 记者 文远竹 廖靖文;广州最早“党校”藏身素波巷[N];广州日报;2011年
8 马志春;浅谈红色报刊的界定与分类[N];中国文物报;2010年
9 武京予 郭小军;李大钊 在北师大播撒理想信念[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黑龙江历史名人[N];黑龙江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世尤;《觉悟》副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74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7740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