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4 18:15

  本文选题:农村基层党组织 + 城乡一体化 ; 参考:《长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壁垒逐渐被打破,农村人口逐渐流向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来讲,大量人口的流出一定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本文以此为背景,着重研究这种人口流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必定会对农村内部造成一系列影响。农村缺乏劳动力进行生产和经济建设,老人和小孩成为主要人口,必然会造成经济发展迟缓,各种资源缺失或是得不到充分利用,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部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接触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思想和视野更加宽阔,并获得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一方面吸引更多人口向城市流动,以获得更好的资源,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进一步失衡。另一方面,农村对于各种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或是发家致富的农村人口回家创业,也会为农村经济水平带来一定增长,为发展提供便利,所以这种人口流动对农村造成的影响极其复杂,很难单纯的做出积极或消极的评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能否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小康水平。对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完善,对党内理论建设,对我国经济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时代意义。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村民流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应对挑战,重新审视当前形势和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些前沿理论问题。我们对农村进行调查采访,根据现实情况对农村人口的流动对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做出情况分析并且对相关情况专门性的进行研究。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帮助基层党组织对现在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指导。本文参考前辈文献,并整理部分调查数据作为支持,对人口流动环境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探讨:首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进行阐述,人口流动引起村民对党的基层组织的新认识、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缺乏、人口流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提出新挑战和人口流动对农村基本公共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作出一定的分析;最后对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部分思路,在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及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设这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性对策。希望能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建设带来参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process of China's integration is accelerated, the barrie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broken, and the rural population flows to cities. In this case, for rural areas, the outflow of a large population will cause a series of problems, leading to domino effect.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this population flow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rural labor outflow, will inevitably cause a series of impacts on the rural interior. The lack of labor force for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the elderly and children become the main popul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s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lack of all kinds of resources or not fully utilized, population aging and so on. Par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enters the city, contacts the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urban civilization, the thought and the vision is wider, and obtains the advanced knowledge and the technology. On the one hand, attracting more people to move to cities to obtain better resources, resulting in a further imbalance of re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he rural areas, or the return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to start a business, will also bring about a certain increase in the rural economic level and facilitat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impact of this migration on rural areas is extremely complex,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simple positive or negative judgment. Whether the quality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can play a full rol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whether the ruling position of the party is stable or not, whether it can real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so as to promote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aise the level of well-off society. It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social prosperity and democracy, civilization and harmony.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Marxist theo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ner-party theory and to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rural villagers' mobility on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ll help u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in theory.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facing some forward theoretical problems. We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o the countryside, make the situation analysi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mobility to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situation, and carry on the research to the related situation specially. To achie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tegration, to help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is paper, referring to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and collating some survey data as support,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population mobility are discussed: firstly, the history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reviewed; Secondly, it expounds th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Population mobility has caused villagers t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population mobility has led to the lack of reserve forces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Population mobility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the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of floating party members, and population mobility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basic public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Finally, it provides some ideas for innov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rural economic level and service ability,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loating party members,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Hope can bring reference to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26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鹤龄;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若干问题[J];党政论坛;2000年08期

2 邓德芳;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胡祥苏;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读李新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道》[J];湖湘论坛;2000年02期

4 王世谊;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02期

5 周多礼;“两推一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探索──凤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J];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06期

6 刘彩霞;论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杜春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8 徐建春;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高继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探索与求是;2000年08期

10 张庆学,崔益民;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学习论坛;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永根;黄其松;;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浏阳市3个村的调查与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建华;;探索党建新模式 建设和谐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岳阳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鲜经验及启示[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建国60年来青岛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就与经验[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申德成;;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蒙小脉;;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及经验[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凤莺;;加强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玉田;王国田;;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8 张明楚;;农村资产重组与基层党组织的结构性调整[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9 李廷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于立武;;增强“五个基础”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连建安;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2 中共巴彦县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中共延寿县委员会;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N];哈尔滨日报;2006年

4 王伟光;关键是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N];人民日报;2006年

5 杨敬田 陈新峰 祝丰良;民权县着力建设“三型”农村基层党组织[N];商丘日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N];驻马店日报;2007年

7 徐田平邋徐海棉;农村基层党组织助农致富[N];焦作日报;2007年

8 李云萍;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功能[N];石家庄日报;2007年

9 沈祖邋陆峰 郁芬;深入推进“双学”活动 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N];新华日报;2007年

10 黄爱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N];广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纯柏;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途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郭克良;多重利益格局中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湘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民自治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方猛;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5 袁卫祥;农村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2 高峰;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婷;当前山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4 李迎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反贫困工作中的功能及实现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季宇;新农村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杜子有;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永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执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刘岑;枣庄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胡捚;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道宇;基于社会稳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8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018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