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永嘉县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0:40
【摘要】:传统村落包含了村落布局、传统建筑、古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含了宗法族规、宗教信仰、节日习俗、方言俚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又承载了中华上千年所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不断强调要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2018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要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乡村乡貌不受破坏,传承传统村落优秀文化,并持续建设适宜居住、适合产业的美丽乡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振兴之路。永嘉县作为浙江省东南部的千年古县,有着风景秀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古建筑和传统村落群,孕育出“永嘉学派”等文化瑰宝,形成了耕读、宗族、乡土建筑等地方特色。在此背景下,对永嘉县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研究,对乡村振兴、建立美丽乡村、传承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永嘉县传统村落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环境、地理和历史空间分布以及传统村落特点。以苍坡村、芙蓉村、屿北村和林坑村这四个具有典型特点的传统村落为代表性实例,查找资料文献和实地考察逐个研究其保护现状。通过采样调研的方法,从村民、游客和政府人员三个视角出发,对永嘉县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进行综合性的认识。再整理目前永嘉县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采取的主要做法。了解到永嘉县传统村落保护存在自然衰败和损毁、传统文化流失、保护资金匮乏等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以及存在的矛盾关系。再有针对性的从提高保护意识、制定整体建设规划、弘扬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提出对策建议。永嘉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是对独特的古建筑、优美的自然风景、巧妙的村落布局的保护,更是对我国从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凝结着历史记忆的传统文化的保护。
【图文】:

传统村落,地理位置,村落


15图 2-1 永嘉县传统村落地理位置分布Fig. 2-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Yongjia County永嘉县传统村落沿楠溪江流域分布,从形状来看所建有的村落小而分散,由于地形变化大,各自有自己特殊的形态,有的村落仅相隔一二十里,建筑的材料和风格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村落风格存在着不同,,但各个村落的规划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各村的规划皆讲究风水,能够与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融为一体,有整齐划一的建筑、便利的生活设施以及环境的美化。例如苍坡古村,将“文房四宝”的理念融入村落建

古村,传统村落,楠溪江,永嘉


图 2-2 苍坡古村内墨池Fig. 2-2 Mochi in CangpoAncient Village2.2.2 永嘉县传统村落历史时间分布永嘉县传统古村落建立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就有先人在现在永嘉地址附近生活。西汉初年在永嘉成立东瓯王国,地址位于楠溪江附近。具体有村落生活的历史可以从晋朝开始记载至清代。楠溪江传统村落的形成得益于人口大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亮;;广西传统村落“去居民化”问题的形成与治理策略[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2 拓彩云;;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探讨[J];榆林科技;2018年04期

3 ;中国传统村落名号不再一劳永逸[J];吉林勘察设计;2016年04期

4 罗敏;;“人、资源、政策”协调衔接下的历史村落振兴逻辑[J];新城乡;2019年07期

5 安成兰;;传统村落建档式保护现状及策略探讨[J];兰台内外;2018年08期

6 陈江柳;;简析黔东南传统村落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内涵[J];新西部;2018年34期

7 刘莎;;村落文化传承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07期

8 仇美蓉;;桂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2019年07期

9 张羽;;村落文化中“礼俗”与“音乐”的渊源与关系[J];北方音乐;2019年05期

10 史梅容;;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村落保护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嘉强;;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2018年

2 赵廷虎;;浅析新时期背景下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保护[A];第二届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3 王玉;周俭;林森;;关于“社区参与”参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相关探讨[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4 张从军;;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刍议[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石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梁伟;;浙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2018年

6 刘晓晓;朱晓星;宋江;但文红;;基于文化集体记忆的贵州雷山控拜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7 薛正昌;;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A];第二届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高建东;吕学昌;高宜生;马东;;对海草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探讨[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2017年

9 石会娟;;对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方法的几点认识[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2018年

10 张守玉;刘德泉;;村落文化调查的实践与思考[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定洋;李平调研古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N];团结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程科;让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风貌依旧[N];达州日报;2019年

3 朱蕾 本报记者 徐中成;如何让藏羌传统村落“活”起来?[N];四川日报;2019年

4 记者 何宝喜 通讯员 杜俊华;村落美了 百姓笑了[N];三峡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唐召怡;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历史记忆[N];四川政协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孙昕;做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N];联合日报;2019年

7 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王庆生 张行发;保护传统村落 助推乡村振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8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陈太红;合理利用农耕文化遗产 探索传统村落发展新思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9 本报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村落文化的“地下层”之美[N];杭州日报;2019年

10 陈志国 董立龙;文明的载体 延续的血脉[N];信阳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宇亮;滇西北村落文化景观的时空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庆洋;基于ASEB分析法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

2 宋子易;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保护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

3 张峻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D];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

4 刘咏波;鄂东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5 刘青玲;传统村落背景下保平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9年

6 唐鹏晨;豫南地区传统村落更新保护评价体系构建[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7 韦人榕;广西传统村落保护立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8 安月;山西省山地型村落乡土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9 黄洁;桂林传统村落旅游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10 郭永军;山西省传统村落的传统资源分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89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689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1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