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共建下的乡村治理研究 ——以沁源县贤友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07 03:54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还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等问题,“三农”问题是逐渐成为了制约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现代化,实质上也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实现农业产业化、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及人口城市化。近年来,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政府一直“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建设的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指明了中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提出了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要通过“以工促农”的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乡村发展的现阶段,村企共建成为了许多乡村选择推动乡村快速发展的方式。村企共建下的乡村,如何更好地引进适合乡村自身特点的企业,如何利用企业的优势开发乡村内部的资源,如何处理好乡村与企业在共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乡村治理与村企共建
1.1 乡村治理理论
1.1.1 治理与乡村治理
1.1.2 乡村发展的内源性
1.1.3 乡村转型发展
1.2 村企共建理论
1.2.1 村企共建界定
1.2.2 村企共建的适用条件
1.3 乡村治理中实施村企共建要实现的目标
1.3.1 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1.3.2 提升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1.3.3 加快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1.3.4 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二章 沁源县贤友村的村企共建情况
2.1 贤友村村企共建的背景
2.1.1 贤友村基本情况
2.1.2 沁新集团基本情况
2.2 沁源县贤友村推行村企共建的具体措施
2.2.1 组织共建,创新党员管理模式
2.2.2 整合资源,共谋发展
2.2.3 联注民生,改善公共基础设施
2.2.4 文化共建,营造良好的企业和农村文化氛围
2.2.5 合办学校,共解村民和企业职工子女上学难题
2.2.6 医疗合作,共解村民和企业职工医疗难题
2.2.7 联合破陈规、保平安,共建和谐企业和农村
第三章 村企共建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3.1 促进了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3.1.1 贤友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家庭收入不断升高
3.1.2 贤友村引进企业种类单一,未来经济发展堪忧
3.2 推进了乡村政治民主建设,但引发了乡村内部的矛盾
3.2.1 贤友村村民自治运转更加顺畅,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增高
3.2.2 贤友村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矛盾冲突增多
3.3 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得以提高,但乡村的公共服务资源浪费严重
3.3.1 贤友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
3.3.2 贤友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浪费严重
3.4 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但自然环境污染严重
3.4.1 贤友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3.4.2 贤友村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3.5 推进了乡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村民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普遍降低
3.5.1 贤友村的农业机产业化水平得以提高
3.5.2 贤友村村民对于农业重视程度降低
第四章 探索村企共建下乡村发展的路径
4.1 政策先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2 长远规划,寻找企业与乡村发展的契合点
4.3 组织共建,保持乡村与企业领导一致
4.4 深挖资源,激发乡村发展的潜力
4.5 关注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民自治:政治话语还是发展话语[J]. 马翠军. 读书. 2009(10)
[2]宁南山区城郊型农村生态建设发展模式的思考[J]. 韩新宁,程积民.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3]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J]. 俞可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3)
[4]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07(06)
[5]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与对策[J]. 韩云平. 理论探讨. 2007(03)
[6]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解决民生问题[J]. 华建敏.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7]孙中山与梁漱溟民生思想比较研究[J]. 王欣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8]政府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 赵树凯. 中国发展观察. 2006(06)
[9]农村利益群体的演变及行为方式[J]. 吴思红.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04)
本文编号:3021609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乡村治理与村企共建
1.1 乡村治理理论
1.1.1 治理与乡村治理
1.1.2 乡村发展的内源性
1.1.3 乡村转型发展
1.2 村企共建理论
1.2.1 村企共建界定
1.2.2 村企共建的适用条件
1.3 乡村治理中实施村企共建要实现的目标
1.3.1 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1.3.2 提升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1.3.3 加快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1.3.4 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二章 沁源县贤友村的村企共建情况
2.1 贤友村村企共建的背景
2.1.1 贤友村基本情况
2.1.2 沁新集团基本情况
2.2 沁源县贤友村推行村企共建的具体措施
2.2.1 组织共建,创新党员管理模式
2.2.2 整合资源,共谋发展
2.2.3 联注民生,改善公共基础设施
2.2.4 文化共建,营造良好的企业和农村文化氛围
2.2.5 合办学校,共解村民和企业职工子女上学难题
2.2.6 医疗合作,共解村民和企业职工医疗难题
2.2.7 联合破陈规、保平安,共建和谐企业和农村
第三章 村企共建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3.1 促进了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3.1.1 贤友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家庭收入不断升高
3.1.2 贤友村引进企业种类单一,未来经济发展堪忧
3.2 推进了乡村政治民主建设,但引发了乡村内部的矛盾
3.2.1 贤友村村民自治运转更加顺畅,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增高
3.2.2 贤友村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矛盾冲突增多
3.3 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得以提高,但乡村的公共服务资源浪费严重
3.3.1 贤友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
3.3.2 贤友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浪费严重
3.4 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但自然环境污染严重
3.4.1 贤友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3.4.2 贤友村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3.5 推进了乡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村民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普遍降低
3.5.1 贤友村的农业机产业化水平得以提高
3.5.2 贤友村村民对于农业重视程度降低
第四章 探索村企共建下乡村发展的路径
4.1 政策先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2 长远规划,寻找企业与乡村发展的契合点
4.3 组织共建,保持乡村与企业领导一致
4.4 深挖资源,激发乡村发展的潜力
4.5 关注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民自治:政治话语还是发展话语[J]. 马翠军. 读书. 2009(10)
[2]宁南山区城郊型农村生态建设发展模式的思考[J]. 韩新宁,程积民.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3]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J]. 俞可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3)
[4]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07(06)
[5]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与对策[J]. 韩云平. 理论探讨. 2007(03)
[6]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解决民生问题[J]. 华建敏.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7]孙中山与梁漱溟民生思想比较研究[J]. 王欣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8]政府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 赵树凯. 中国发展观察. 2006(06)
[9]农村利益群体的演变及行为方式[J]. 吴思红.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04)
本文编号:3021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2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