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1-02-11 17:36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力量。用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实现育人目标是思政课强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大创新。贯穿于中国故事的整体逻辑是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国故事"这一话语表述精准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中的叙事性特征。聚焦思政课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问题,从"问题指向""主要内容""方式方法"三个维度讲好中国故事,对当前提高青年思想政治觉悟、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3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思政课政治性的需要
(二)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可接受性的需要
(三)讲好中国故事是实现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目标的需要
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典故
(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叙事
(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
(四)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事迹
三、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
(一)叙事交流的互动性: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叙事主体间的互动
(二)叙事文本的生动性:注重叙事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
(三)叙事活动的反思建构性:实现情感的逻辑上升为理性的思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J]. 王景云. 红旗文稿. 2019(12)
[2]讲好中国故事与当代大学生成才路径探析[J]. 韩雪青.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3)
[3]从“故事法”到人的“叙事性存在”:叙事性道德教育的转向[J]. 王雅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7(03)
[4]传统典故的高校德育价值分析[J]. 童建军.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5]“叙事”概念的现代意义[J]. 祝克懿.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6]生命的精神场景——再论《庄子》的言述方式[J]. 陈少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本文编号:3029473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3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思政课政治性的需要
(二)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可接受性的需要
(三)讲好中国故事是实现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目标的需要
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典故
(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叙事
(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
(四)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事迹
三、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
(一)叙事交流的互动性: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叙事主体间的互动
(二)叙事文本的生动性:注重叙事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
(三)叙事活动的反思建构性:实现情感的逻辑上升为理性的思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J]. 王景云. 红旗文稿. 2019(12)
[2]讲好中国故事与当代大学生成才路径探析[J]. 韩雪青.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3)
[3]从“故事法”到人的“叙事性存在”:叙事性道德教育的转向[J]. 王雅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7(03)
[4]传统典故的高校德育价值分析[J]. 童建军.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5]“叙事”概念的现代意义[J]. 祝克懿.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6]生命的精神场景——再论《庄子》的言述方式[J]. 陈少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本文编号:3029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2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