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18:53
我国自古便是一个农业大国,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和现代眼光的优秀大学生。但是真正愿意扎根农村,留在农村的大学生却越来越少。这种人才供需矛盾的突出便需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共分六部分对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与探讨,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介绍“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第三章介绍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调查、第四章介绍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中凸显的问题、第五章介绍相关对策与建议、第六章对本文作结。文章主要从“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通过对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调查,提出了从人才的引进问题和人才的流动问题两个方面来探讨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中凸显的问题。其中,人才的引进问题又包含用人的问题、管理的问题和福利保障的问题。而在人才流动方面,现行政策的可操作性都不强,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的出路问题。所以,本文在对策与建议中提出了从选聘用人、考核管理、福利保障与政策导向这四个维度确保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的历史阶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2.1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解释
2.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3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调查
3.1 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概况
3.2 对临安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
3.3 对临安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结论分析
4 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中凸显的问题
4.1 选聘的人才留不住
4.2 人才的流动不通畅
5 相关对策与建议
5.1 实行按需招聘与双向选择相结合
5.2 明确考核管理主体的职责
5.3 不断提高福利待遇标准
5.4 通过优惠政策留住人才
结束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大学生村官工作问卷调查表
附录 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及对策问题研究——基于嵌入性制度视角[J]. 肖任.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2]大学生村官再就业问题探析——以江西首届大学生村官为例[J]. 王娜,周纯义.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8)
[3]浅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运作机制[J]. 余亚荣,袁晶. 宁夏农林科技. 2011(06)
[4]高校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研究[J]. 魏建中. 价值工程. 2011(13)
[5]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徐伟. 教育与职业. 2011(09)
[6]高校主动对接“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 宋周. 现代教育管理. 2011(03)
[7]四川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J]. 史南西.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7)
[8]大学生村官绩效管理实施研究[J]. 王兆萍. 理论与改革. 2011(01)
[9]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基于北京、江苏四市的调查[J]. 陈书怡,管迪,谢欣欣. 人力资源管理. 2010(06)
[10]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以江苏省为例[J]. 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委研究室课题组,刘国中,赵永贤,庄同保,苗成斌,高颜,胡宏,程亮.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研究[D]. 刘璐璐.湖北工业大学 2012
[2]我国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出路研究[D]. 宋文杰.燕山大学 2012
[3]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 韩晓波.湘潭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93533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的历史阶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2.1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解释
2.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3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调查
3.1 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概况
3.2 对临安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
3.3 对临安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结论分析
4 临安市“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中凸显的问题
4.1 选聘的人才留不住
4.2 人才的流动不通畅
5 相关对策与建议
5.1 实行按需招聘与双向选择相结合
5.2 明确考核管理主体的职责
5.3 不断提高福利待遇标准
5.4 通过优惠政策留住人才
结束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大学生村官工作问卷调查表
附录 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及对策问题研究——基于嵌入性制度视角[J]. 肖任.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2]大学生村官再就业问题探析——以江西首届大学生村官为例[J]. 王娜,周纯义.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8)
[3]浅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运作机制[J]. 余亚荣,袁晶. 宁夏农林科技. 2011(06)
[4]高校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研究[J]. 魏建中. 价值工程. 2011(13)
[5]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徐伟. 教育与职业. 2011(09)
[6]高校主动对接“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 宋周. 现代教育管理. 2011(03)
[7]四川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J]. 史南西.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7)
[8]大学生村官绩效管理实施研究[J]. 王兆萍. 理论与改革. 2011(01)
[9]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基于北京、江苏四市的调查[J]. 陈书怡,管迪,谢欣欣. 人力资源管理. 2010(06)
[10]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以江苏省为例[J]. 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委研究室课题组,刘国中,赵永贤,庄同保,苗成斌,高颜,胡宏,程亮.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研究[D]. 刘璐璐.湖北工业大学 2012
[2]我国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出路研究[D]. 宋文杰.燕山大学 2012
[3]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 韩晓波.湘潭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93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9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