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转型期的农民与大众媒介的关系 ——基于江西省塘下村农民大众媒介接触与使用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2-11-03 18:49
  本论文以转型期的农民为研究对象,以大众媒介和转型农民的关系为研究目标,并结合塘下村的个案深度剖析,发现并重构农村大众媒介传播的图景。 作为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势必会造成农民各阶层的分化。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把塘下村的农民分为四个群体:半工半农者、外出务工者、水稻种植户、农村精英人群。 大众媒介是现代化的产物,农民通过新闻节目、电视剧、综艺节目及广告了解外部世界,这些节目使得农民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的转型。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大众媒介生态环境中,电视媒介一枝独秀,对农民的生产及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本文还论证了大众媒介对转型期的农民的影响。大众媒介能促进农村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而农村的发展又会促进大众媒介的进一步变革。大众媒介成为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桥梁,农民通过接触大众媒介来认识城市及现代文明,使得农民对自身的观念及行动都有了参照。 为此,本论文还就大众媒介对农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民媒介素养,缩小知识沟”的建议。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假设
        1.4.1 创新之处
        1.4.2 理论假设
    1.5 调查对象、调查地点的说明
        1.5.1 调查对象的说明
        1.5.2 调查地点的说明
2 塘下村概况
    2.1 自然条件
    2.2 社会环境
    2.3 人口变化
    2.4 农民收入
3 调查对象的界定
    3.1 农民的概念
    3.2 转型期农民阶层的划分
4 塘下村大众媒介发展史
    4.1 广播的式微
    4.2 露天电影的消失
    4.3 报刊杂志的“荒漠化”
    4.4 电视一家独大
    4.5 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呈星火燎原之势
5 塘下村农民媒介接触与使用
    5.1 塘下村农民大众媒介接触总体情况
        5.1.1 农民大众媒介接触的总体情况
        5.1.2 农民大众媒介接触的内容情况
        5.1.3 农民大众媒介接触的动机分析
    5.2 “离土不离乡”:半工半农者
    5.3 “离土又离乡”:外出务工者
        5.3.1 新生代农民工
        5.3.2 老一代农民工
    5.4 “既不离土又不离乡”:水稻种植户
    5.5 “既不离土又不离乡”:农村精英人群
    5.6 小结
6 塘下村农民的大众媒介使用效果分析
    6.1 经济影响
        6.1.1 大众媒介成为农民获取经济消息的渠道之一
        6.1.2 大众媒介刺激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6.1.3 大众媒介激发了农民追求财富和成功的心理
    6.2 政治影响
        6.2.1 大众媒介构建了农民对国家及城市的想象
        6.2.2 大众媒介成为农民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
        6.2.3 大众媒介对于农民民主监督影响效果甚微
    6.3 生活影响
        6.3.1 大众媒介对农民婚育观的影响
        6.3.2 大众媒介对农民教育的影响
        6.3.3 大众媒介对农民人际关系的影响
        6.3.4 大众媒介对农民日常话语影响
7 结语:塘下村大众媒介问题的图景重构
    7.1 大众媒介对农传播存在的问题分析
    7.2 大众媒介对农传播图景重构
        7.2.1 政府层面
        7.2.2 大众媒介层面
        7.2.3 农民受众层面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B. “农民大众媒介的接触及使用情况和影响”访谈提纲
    C. “农民大众媒介的接触及使用情况和影响”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居民媒介使用调查报告——2012年1月~2月河北第什营村实证研究[J]. 陈绚,董书华.  国际新闻界. 2012(05)
[2]中部农村地区信息传播与农民观念、交往状况变迁——以安徽六安农村为例[J]. 张涛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8)
[3]从“使用与满足论”视角看我国农村受众的电视收看动机[J]. 强月新,张明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5)
[4]社会转型中农村的传播媒介与观念变迁、交往格局的关系研究——以青浦农村家庭调查为例[J]. 顾炜程,朱娇娇.  新闻大学. 2007(02)
[5]试论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中大众媒介的缺位——陕西户县甘亭镇东韩村个案研究[J]. 张蓉,唐懿,高亚妮.  新闻知识. 2007(04)
[6]农村各阶层“知沟”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永安市的农户调查数据[J]. 徐雪高,马九杰.  中国农村观察. 2007(02)
[7]“三农”问题的传播学反思[J]. 刘继忠.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8]转型期农村经济社会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特征[J]. 刘奇.  中国发展观察. 2007(02)
[9]公共政策制定和理论研究中的“村民”与“农民”概念辨析[J]. 孙德厚.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12)
[10]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J]. 陈锡文.  生产力研究. 2005(10)

博士论文
[1]转型农民的大众媒介使用[D]. 陈建胜.南京大学 2012
[2]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D]. 尤游.上海大学 2006
[3]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D]. 郭建斌.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700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00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