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域下的技术伦理构建
本文关键词:现象学视域下的技术伦理构建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借助于现象学思想与方法的视角,人们能够进一步面向现代技术"本身",从技术知识、意向结构以及伦理关系等方面推进技术伦理建设,构建现代技术基础上的生活世界与和谐伦理关系,促进技术与人相互协同,推动现代技术健康发展。
[Abstract]:With the aid of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thought and method , people can further develop the modern technology " itself " ,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ethics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ical knowledge , intention structure and ethics relation , build the life world and harmonious ethics relation on the basis of modern technology ,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human beings ,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
【作者单位】: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技术风险伦理学前沿问题追踪研究”(14CZX059) 南京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高职校本教育与文化高地研究”(NJCC-2014-YB-28)
【分类号】:B82-057
【正文快照】: 现象学与高技术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共时性,但从现象学视域中分析技术伦理的论述尚不多见,在对技术现象及其双刃剑效应的反思中,需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测和事中监控转移,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有其参考价值。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技术伦理研究要超越技术负效应的修复、技术价值的应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丘新巧;;庄子的美学精神与现象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张贤根;逻辑与逻各斯和思想——海德格尔逻辑思想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6 杨蕾;;构建、消解、解蔽——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美学的诘难[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徐振轩;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现象学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张彤;;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学说——对欧洲科学危机问题的思考[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9 张弘政;科技发展与哲学主题和功能的变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高秉江;;苏格拉底对话法与理性的批判性[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彩娟;;论毛泽东思想的非现成性与决断性[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4 黄广芳;现象学视角下高校英语新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剑涛;我群与他群中的自我与他人[D];复旦大学;2011年
7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8 蒋曦;作为“对象”的价值[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马进;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自臻;镜像神经元与共情能力的具身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5 崔伟锋;以格洛—庞蒂的身体性空间为基础理解知觉的现象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彦岑;论叙事同一性与他者维度[D];浙江大学;2011年
7 段世磊;论梅洛—庞蒂的知觉概念[D];复旦大学;2011年
8 冯勇林;现象学视域下的良知理论[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东雪;论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本观[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李岱巍;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潮;;技术伦理面临的困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1期
2 赵华;;“跨学科伦理:经济伦理、科学伦理、技术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7年12期
3 郑明;李洋;;论技术伦理的存在之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5期
4 尼古拉斯·G·卡尔;;侵入人脑的技术伦理[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01期
5 郭高平;田爱民;;企业生态化技术伦理的建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朱葆伟;科学技术伦理:公正和责任[J];哲学动态;2000年10期
7 王健;技术伦理规约的过程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梅英;信息素养中技术伦理观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李国俊,葛锡文;社会危险的技术伦理透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6期
10 C.胡比希,王国豫;作为权宜道德的技术伦理[J];世界哲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健;;现代技术伦理规约的制度安排[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陈首珠;;当代中国技术伦理思想研究:理论与实践[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胡霁荣;推动技术伦理创新[N];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哲研;专家探讨经济伦理、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巍;军事技术伦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梅;论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技术伦理的重建[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伍建军;技术的伦理沉思与技术伦理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畅;技术伦理评估探析[D];东北大学;2007年
4 上官春晓;现代技术伦理风险防范的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5 曾庆娟;合成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伟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伦理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钱晓玉;论技术伦理的生态化趋势[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祝伟龙;信息技术伦理与人类当前的生存境遇[D];东华大学;2013年
9 刘莹莹;文化视野下的技术伦理风险防范[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敏;包头稀土开发技术的伦理考量[D];内蒙古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2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6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