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伦理学是解除忧患的学问——试论杜威对伦理学的改造
本文关键词:真正的伦理学是解除忧患的学问——试论杜威对伦理学的改造 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界常把杜威的伦理学视作一种回归科学的伦理学,其实,杜威的伦理学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在杜威看来,传统伦理学由于一味追求至善、重视内在价值、强调规则而完全忽略了对人的生活世界的关注,故此,杜威对伦理学进行改造的目标,就是使其成为一种"解除忧患的学问",让伦理学关注生活世界。杜威对伦理学进行改造的途径,则是借用科学方法、关注道德情境、反对伪善、把道德视为生长,让人们回归生活世界。杜威对伦理学的改造,不仅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罪恶、幸福、功利和教育问题,而且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伦理学本身,都具有颇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Abstract]:The academic circles often regard Dewey's ethics as a kind of ethics returning to science. In fact, Dewey's ethics is more embodied as a kind of ethics retur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In Dewey's view.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ethics blindly pursues the utmost goo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intrinsic value, emphasizes the rule and completely neglects the attention to the human life world, therefore, Dewey carri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goal to the ethics. That is, to make it a kind of "learning to relieve suffering" and to make ethics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ld of life. Dewey's way to reform ethics is to borrow scientific methods, pay attention to moral situation and oppose hypocrisy. Dewey's transformation of ethics not only reexamines the problems of sin, happiness, utility and education, but also reexamines ethics itself. All have quite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家本主义伦理学及其当代意义研究”阶段成果,项目号:11CZX055
【分类号】:B82-06;B712.51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诸如“一个人应当怎样生活”、“一个人应当怎样行动”这样的问题似乎成为西方传统伦理学的不变主题而让无数伟大哲学家为之冥思苦索为之魂牵梦萦。而由此所引起的“是与应当”的二元区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二元对立,也让哲学家们绞尽脑汁却难得其解。作为实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堂家;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胡晓风;金成林;;行以求知知更行——介绍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补遗一卷)[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9年01期
5 田心铭;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曾志;;道德判断与伦理学的情感主义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廖小平;孙欢;;政治参与的价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陈也奔;;从摩尔的理论看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9 赵士兵;刘爱军;;实用主义真理观之管窥[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10 魏建华;;偶然性与哲学问题的现代转向——以杜威偶然性思想为基础[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实效主义经济学方法论[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柯华庆;陈光;;相互性思维与改良[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王颖;;蒋梦麟教育思想探析——兼谈蒋梦麟与杜威教育思想之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舒志定;;现实的个人: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性的一个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南n\;;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对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路的一种透视[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10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6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顾剑峰;高中数学“导研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成保;实用性抑或实践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敏;论约翰·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兆坤;黄药眠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丽梅;小学数学双自主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处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迎环;人之解放——杜威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旨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玲;蒋丽红;;浅论杜威的工具主义伦理学[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4期
2 刘爱河;杜威的真理观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刘宇;;实用主义与哲学的改造[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4 王玉平;从杜威到胡适——实用主义之变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赵宗孝;张正宝;;驱逐“旁观者”:杜威“实验的认知理论”解析[J];华章;2009年22期
6 张之沧;论杜威实用主义的现实意义[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7 杨家才;;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的评价[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8 庞丹;李鸥;;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培里;赵祥麟;;杜威对中国的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4年04期
10 刘放桐;重新认识杜威的“实用主义”[J];探索与争鸣;199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云;董晓静;胡丽娜;;辅助生殖技术(ART)对伦理学的挑战[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舒远招;;西方进化伦理学的哲学收获和界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何石燃;;我国安乐死立法的探讨[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公共卫生伦理学》[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5 封进启;郭巧红;樊春梅;封行谦;;浅谈按摩师的伦理学[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6 杨文极;;实用主义研究的现代意义[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桂权;;试析詹姆士的实用主义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立斌;施卫星;;危重病医学面临的医学伦理问题:放弃治疗[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邱建智;;藏医伦理学初探[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海晏;从孔子与杜威的际遇看“国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实用主义哲学及其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6 袁剑;踏实做学问 努力促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陆志城;ISPOR及其伦理学规范[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彭国华;重写大哲的心路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范小华;话说伦理学转型[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周丽娟;丰田: 表现得很实用主义[N];中国汽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刘文祥;杜威的经验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志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5 罗卫东;亚当·斯密的伦理学[D];浙江大学;2004年
6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7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张梅;杜威的经验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9 贾媛媛;艺术与经验[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佳;杜威的教育哲学[D];武汉大学;2005年
2 任佳波;改造和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艳;从媒介中心观看美国新闻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陈红星;胡适实用主义之认识[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鹏飞;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安徽大学;2004年
6 刘丽阳;胡适实用主义政治思想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刘志强;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对语用学起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9 王英;利文斯通现象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晨;反二分思维下的事实与价值[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2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6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