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诉求法律化的理论思考
本文关键词:道德诉求法律化的理论思考 出处:《理论月刊》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法律化诉求 社会转型 调控机制 治国策略
【摘要】:道德诉求法律化并非解决道德困局的真正出路。法律同样面临而且正在面临其不可避免的困境。法律的实效不容乐观。不加区别的道德法律化,不仅不利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法治建设,而且可能有损于道德自身的社会调整,还可能构成对人本质中自由主义部分的侵害。不是说道德绝对的不可以法律化,而是要看到道德法律化的前提与必要的条件,要谨慎于道德法律化的限度。用一种理性的,而非常识的视角,看待并回应公众的道德诉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国家立法。
[Abstract]:The legalization of moral appeal is not the real way to solve the moral dilemma. The law also faces and is facing its inevitable predicam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aw is not optimistic. Not only is it not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but it may harm the social adjustment of morality itself, and it may also constitute an infringement on the liberal part of human nature, which is not to say that morality cannot be legalized absolutely. It is necessary to see the premise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moral legalization, to be cautious in the limit of moral legalization, and to view and respond to public moral demands from a rational, rather than a common-sense point of view.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national legisl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B82-051
【正文快照】: 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与公众道德诉求之间,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位与脱节。从百姓到职场、从学者到官员,事关道德的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刺激着人们固有的观念与价值。而在较为严重的情形下,则会对社会公众道德的承载极限构成强烈的冲击。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6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陈立峰;王海亮;;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拘束力的影响——从彼德斯曼关于国际经济法宪政功能的视角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吴锦宇;;法和经济学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浪潮[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9 王梓臣;;执行释明权初论[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6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园;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认定相关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长荣;社会转型与职业道德建设[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2 关键瑛;社会转型与道德重建[J];学习与探索;1997年04期
3 郭洪蔼;社会转型与价值观重建[J];发展论坛;1999年09期
4 方菲;中国的社会转型与道德建设[J];新东方;2002年Z1期
5 李亚宁;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7期
6 孔润年;瞻望21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和道德发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邢亚玲;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论要[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阮李全;陈世芳;;我国社会转型中以人为本的道德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1期
9 李培超;社会转型与道德冲突[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10 万顺福;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取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力;廖炼忠;;中国传统伦理与社会转型[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武克全;;卷首语[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张勇;;关于社会转型与价值观转变的理论思考[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职业道德建设要着力强化“四位一体”的调控机制[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八辑[C];2000年
5 王红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制度伦理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进;;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转型期价值失衡的有效调控——“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理论研讨会综述[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甘绍平;;从义务到权利——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迁[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东方朔;;非现代性的儒家伦理:一种意义的重新审查[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李家珉;;个体和群体关系的价值重估[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徐正初;张万苍;;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教育[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沈义贞;从无序到有序[N];光明日报;2007年
2 史瑞杰;建设诚信社会的三点策略[N];天津日报;2007年
3 陈章亮 作者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价值观冲突及其调控的选择[N];文汇报;2000年
4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校长 教授 徐兆东;文化名城的新蕾[N];铁岭日报;2007年
5 中国传媒大学 龙耘;走出媒介伦理的“历史三峡”[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韩震;道德规范、制度约束、依法行政[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玉琴;经济诚信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蒋曦;作为“对象”的价值[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浩;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整合[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孙胜;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变迁[D];中南大学;2005年
3 张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培志;现代家庭伦理的社会学构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张笑笑;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变迁[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梁君;论新时期中国经济伦理思潮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宇;市场经济下工作伦理的转型与建构[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细丽;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诚信问题[D];贵州大学;2007年
9 陈亮;道德榜样的现代审视[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薛桂波;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64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6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