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制下的责任规避现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问责制下的责任规避现象研究 出处:《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问责过程中的责任规避有诸多策略,如推卸事项、表面工作、放大程序和集体行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分而化之和转嫁他人,悬而置之、许诺补偿、轻描淡写和试探舆论等。责任规避作为与问责制相伴而生的现象,是理性官员利用社会情势特点、行政体制缺陷和操作机制不全的结果。责任规避策略能促使官员重视工作程序、集体决策和舆论回应,但也会造成推诿工作事项、冲击审批改革、注重形式工作和内部政治交易等问题,因此,需通过责任制度完善、行政体制改革和操作过程细化等以消解责任规避问题。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ccountability process of the responsibility to avoid many strategies, such as shirk matters, the work surface, amplification procedures and collective action, evasive, and evade the crucial point, the suspension and passed on to others, and buy, promised compensation, understatement and tentative opinions. Avoid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nd as a concomitant phenomenon is. Rational officials use social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fec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is not complete. The duty evasion strategy can make official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work program of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and to respond to public opinion, but also cause prevarication work matters, the impact of approval of the reform, focus on form and internal political transactions and other issues, therefore,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operation process of refinement to avoid responsibility digestion problem.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2-05
【正文快照】: 一、问责制度的发展与避责现象的提出作为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责制在一些文献中也被称为官员问责制、行政问责制、政府问责制,或政治问责制、高官问责制、重大责任事故问责制、部门问责制等。一般认为,问责制是对政府一切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钟兮;;行政问责制度的“中国意义”:问责制、行政管理体制与中国政治体制研究述评[J];理论与改革;2010年03期
2 王枫萍;;风险社会的后果及其规避探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宋惠芳;;读解与构建问责制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肖功军;;当前我国问责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宋涛;;中国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问责制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及影响[J];行政论坛;2007年01期
6 张创新,赵蕾;从"新制"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吴建南;岳妮;;问责制度、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面向我国西部乡镇政府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侠;行政问责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娟;;论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向俊杰;姜世伟;王俊涛;;农民生态与经济需求关系的实证考察——以贵州省H乡和C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3 仇荀;;我国行政问责制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与完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4 刘晓燕;;从瓮安事件看我国的政府问责制度缺陷及对策[J];才智;2008年23期
5 沈瞿和;王方东;;行政问责必须实现五个转变[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6 杜振强;;公正:公共行政的价值诉求——一种基于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李海峰;;当前我国行政问责研究综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赵晨颖;;从问责要素看我国行政问责发展中的不足[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张亨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的经营机制创新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郭锐;张蕾;;中国行政改革的政治哲学考量:一种价值系统的分析[J];长江论坛;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玉环县工商局课题组;;试论工商文化建设的任务与途径[A];浙江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中新;李隆鹏;;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3 王立峰;;大部门制度改革背景下的行政三分制改革实践——以深圳综合配套改革为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唐斌;;政府问责的理论创新:基于概念、方式及过程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解志勇;;论行政法上的善意履职原则——以群体性事件频发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华卿;中国突发事件行政问责功能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晁毓欣;公共品政府供给绩效评价:机理与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魏云;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问责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彩霞;地方政府扰动下的中国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朱国伟;中央政府核心职能的探求—一种公共理性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阎志坚;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与过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张爱华;我国低代价行政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柏志;论农业社会治理中的权制文明[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赵银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浩颖;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晶;论公共行政的一般本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叶济君;基于权力制约的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田国庆;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5 肖东方;服务型政府公共性的实现途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清芬;基于政府绩效评估的行政问责制的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第华;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礼和;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及其实现路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玉峰;我国教育部门行政问责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李书勇;治理背景下的问责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有效领导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乌尔利希·贝克,张世鹏;世界风险社会:失语状态下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3 罗蓉;问责制实施的制度解构[J];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11期
4 钟毓宁,张七一,夏述云;关于行政问责制的探讨[J];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1期
5 吴威威;构建责任政府的理论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周斌;行政问责制:权责对等的制度性保障[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刘敏军;;当代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成就、问题与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沈蓓绯;“官员问责制”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2期
9 陈党;;论构建有效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J];河北法学;2007年02期
10 张尹莉;;浅析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N];检察日报;2006年
2 岳经纶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年报执行主任;[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张金如 通讯员 高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胡亮 实习生 余增辉;[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邹东涛;[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建业;行政问责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蒋浩;我国政府官员问责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晓军;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齐立广;风险社会中政府责任担当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9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6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