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忠诚对企业伦理认同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组织忠诚对企业伦理认同的构建 出处:《学海》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企业面临伦理认同难题,关键在于如何发挥组织忠诚的正面效应。组织忠诚作为态度和行为,形成了企业的向心力结构。以组织忠诚为依托,企业伦理认同的关键,是观念体系的构建和制度体系的路径依赖。企业要灵活地使用组织忠诚的杠杆原理,从企业特质及其实际情况出发,筹划"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一方面,源自情感认同的组织承诺,是企业中由观念体系而来的组织忠诚,是构建企业伦理认同的"阿基米德点";另一方面,源自制度激励的"组织公民行为",是企业中由制度体系而来的组织忠诚,是企业伦理认同的构建动源。
[Abstract]:The key lies in how to exer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loyalty, which, as an attitude and behavior, forms the centripetal force structure and relies on organizational loyalty. The key to corporate ethical identity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system and the path depende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Enterprises should use the lever principle of organizational loyalty flexibly and proce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 and its actual situation. Plann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n the one h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derived from emotional identity is the organizational loyalty from the concept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 and it is the Archimedes point to construct the corporate ethical identity. On the other h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which comes from institutional motivation, is the organizational loyalty from institutional system and the source of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ethic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基金】: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担的江苏高校哲学社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现实道德问题研究”(项目号:2013ZDIXM0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KYD20130018)的资助
【分类号】:F272.92;B82-053
【正文快照】: “组织忠诚”的研究,大致根据内容区分为“态度”(如企业在处理异常复杂的内外部关系时制订和遵循的游戏组织承诺)与“行为”(如组织公民行为)两个方面。本文规则,是企业管理者设置和践行的基准道德。企业文化从组织忠诚的意义上看待“忠诚”的价值,将之视为构建和企业伦理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卫平;论企业家与家族企业[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元红;;实现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治理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2 王春和;黄清;;家族企业与家族式管理辨析[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3 孙月静;孟琴;;非上市家族企业的一重三层委托代理模型与各级控制人的激励[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4 杨在军;;中国家族企业继任子承父业模式困惑及其理论解读[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5 孙建国;李文溥;;公司治理、信任和民营企业的绩效关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9期
6 陈景华;;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传洲;;正式契约与非正式契约: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进的一个分析框架[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8 孟爱华;;我国家族企业社会人力资本融合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08年20期
9 吴炯;;家族经营权涉入对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度的权变影响[J];财贸研究;2013年02期
10 程敏英;魏明海;;关系股东的权力超额配置[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棣华;;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2 耿成轩;家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庞华;论我国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李强;中小家族企业融资结构:一个企业家的视角[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刘嫦娥;企业家职业化的内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讨[D];暨南大学;2005年
6 王春和;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孙鳌;企业集群的外部性:机制、影响及治理[D];暨南大学;2007年
8 雷晓敏;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李保明;家族企业领导行为、治理模式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暄;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小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梁光红;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投资行为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昀;民营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关系探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管津剑;内部控制人选择与家族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李绍君;上市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宋丽丽;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权变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8 汪淼;中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罗剑;家族控股和国有控股对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孝仙;民营“并购系”的扩张冲动与企业价值的变动[D];暨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华;我国家族式企业制度创新的障碍——以兰州黄河企业集团公司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马丽波;中国家族企业组织的合理性及其管理效率评价[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周延风;罗文恩;肖文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响应——消费者个人特征和价格信号的调节[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3期
4 李东进;吴波;武瑞娟;;中国消费者购买意向模型——对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的修正[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5 赵力;由家族式管理走向现代企业管理——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嬗变的调查[J];生产力研究;2002年02期
6 张强;自家人、自己人和外人——中国家族企业的用人模式[J];社会学研究;2003年01期
7 杨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8 吕天奇;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6期
9 卢现祥;中国的家庭产权安排、家族式管理与资本积累[J];世界经济;2003年01期
10 何轩;;基于“资源诅咒”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过聚荣;企业伦理的时代价值[J];学海;2000年03期
2 朱金瑞;中国企业伦理的几种模式及特性分析[J];中州学刊;2004年04期
3 杨光飞;企业伦理:意涵及其功能[J];伦理学研究;2005年06期
4 龙静云;;企业伦理新力作——评《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历史演进》[J];伦理学研究;2006年06期
5 李健;企业伦理论纲[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铃木博;现代企业行为评价及企业伦理的新课题[J];冶金政工研究;1995年04期
7 孙君恒;企业伦理:企业振兴的精神动力[J];冶金政工研究;1995年05期
8 李兴勋;韩国经济成长的回顾与企业伦理[J];商业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9 吴元j;市场经济和企业伦理[J];哲学研究;1997年05期
10 李健;论企业伦理[J];道德与文明;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健;;试论企业伦理自觉[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夏绪梅;;企业伦理经营与科学发展观[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3 施杰;;浅析不同商业竞争规则在企业伦理全球化过程中的博弈[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郭广银;赵华;;企业伦理与和谐社会建设[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刘海鸥;;潮汕地区家族企业伦理调查报告[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6 余玲艳;张德;;企业能为绿色GDP做什么:中国企业伦理视角[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齐善鸿;吴思;贺立;;基于卓越伦理的管理创新[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于秦峰;;以孝心酿造放心老酒[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刘锋;;温州民营企业的企业伦理气候、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秦政;;浅谈现代企业的伦理管理[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威 刘妲;建设创新型国家需对企业伦理再审视[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李兰芬 苏州大学哲学系;企业伦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欧阳润平/文 本文为作者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的演讲,略作删改;企业发展中的伦理进步[N];中国财经报;2001年
4 张小兰;管窥日本企业伦理[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徐二明;诚信 是企业伦理的核心[N];郴州日报;2005年
6 轶思;企业伦理的力量[N];经济参考报;2001年
7 毕舸;外化的企业责任与内在的企业伦理[N];证券时报;2006年
8 高鹤君;市场经济越发达越需要企业伦理[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顾逊里 董汉玲;企业伦理:惯例与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毕舸;重塑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N];烟台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金瑞;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演进及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绪梅;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徐大建;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论纲[D];复旦大学;2002年
4 卢平;竞和的企业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元根;企业伦理的研究范式与构建[D];河海大学;2005年
2 妮莎;利益相关者与我国转型期企业伦理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王娟;我国当代企业伦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宝雨;中国企业伦理效力实现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艳艳;企业伦理与心理契约关联模型及实证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6 张李明;S公司伦理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坤;企业伦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王景峰;基于企业伦理的产业竞争分析模型[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颜家水;民营企业伦理构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10 方金;企业伦理管理理论与我国民营企业的伦理管理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82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8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