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规范辩护与动机解释——康德与休谟的分歧及其当代弥合

发布时间:2018-01-08 01:11

  本文关键词:规范辩护与动机解释——康德与休谟的分歧及其当代弥合 出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规范辩护 动机解释 康德 休谟


【摘要】:规范辩护是一种元伦理学分析,它不是应用特殊的道德规范去辩护具体的行为,而是追问道德之所以具有规范性力量的理由或根据。对道德要求的权威进行规范辩护就是要说明规范性的来源,外在主义、内在主义和建构主义代表了规范性来源的三种立场。康德主张理性必然也是实践的,休谟则坚持实践理性的工具主义和动机怀疑主义。康德回答了道德的客观性问题,休谟则回答了道德的动机有效性问题。在两者基础上提出的欲望-信念的动机解释框架,既可以看做是对康德与休谟的调和,也可以视为解决道德客观性与动机有效性相统一的有效路径。
[Abstract]:Normative defense is a meta-ethical analysis, it is not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 moral norms to defend the specific behavior. To justify the authority of moral requirements is to explain the source of norms, externalism. Internalism and constructivism represent the three standpoints of normative sources. Kant holds that rationality must also be practical. Hume insisted on practical rational instrumentalism and motivational skepticism. Kant answered the question of moral objectivity. Hume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the validity of moral mo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both, the frame of motivation explanation of desire and belief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conciliation of Kant and Hume. It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unity of moral objectivity and motivation validit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道德规范不仅描述了人们实际上是如何根据它们来调节行为的,更重要的是对人们提出了要求,命令、建议或引导人们的行为。是什么辩护了道德规范的权威要求?当代康德主义者科尔斯戈德称之为规范性问题。之所以存在着规范性问题,根本上是因为人类是有自我意识的理性动物,能够反思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巍;;休谟对理性主义道德论的反驳和情感主义道德论的建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高全喜;;休谟的财产权理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3 曲广娣;;流浪乞讨何以成为可能——对流浪乞讨现象的法社会学考察[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4 夏纪森;;休谟的正义理论[J];比较法研究;2011年02期

5 萨·巴特尔;;论休谟的德性效用价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张晓芒;;逻辑是一把“斧子”——什么是逻辑学和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李谧;;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研究生科学责任意识培育[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4期

8 李可;;司法如何认知:以“二阶论”为视角——与阎朝秀教授商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公共行政领域特殊的价值选择[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胡虹霞;;社会公德及相关概念辨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伟清;;社会公德:范围与特征[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曾军平;;论公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价值的多维审视[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郝亿春;;快乐的本性及其在好生活中的位置——从德性伦理学的视域看[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詹国旗;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道德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吴海云;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梦群;休谟正义思想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侯勇;个人慈善行为的伦理动因及其经济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赫;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慧丽;行政伦理视角下防治公务人员产生商业贿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于惠;麦迪逊宪政思想与苏格兰启蒙思想[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莉;西方伦理学史研究的若干思考题(四)[J];道德与文明;1984年04期

2 郭智勇;略析休谟道德起源论的情感主义特征[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赵玲;休谟的消费道德思想论析[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4 萨·巴特尔;;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戴景平;;什么样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对康德义务论的解析[J];学习与探索;2008年02期

6 冯显德;;康德至善论研究综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7 刘伏海;;康德伦理学形式主义的实质和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8 刘伏海;;康德伦理学形式主义的实质和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9 魏长领;康德伦理学三题[J];求索;1993年02期

10 李鹏忠;道德本质“主体性”评析[J];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仲武;张素贤;;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性[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颜青山;;实践理性中的科学[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覃勇;;从传统与现代差别看道德的继承和扬弃[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希艳;;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动物实验引发的道德争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王云萍;;道德规范性的证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龚友德;;孝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8 马元良;;传统诚信美德与生产力的发展[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何怀宏;;道德哲学的可能性与限度[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东方朔;;德性论与儒家伦理[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震;道德规范、制度约束、依法行政[N];学习时报;2011年

2 侯才;“商讨理论”视野中的伦理[N];学习时报;2002年

3 王海明;休谟难题:能否从“是”推导出“应该”?[N];学习时报;2008年

4 彭国华;商谈伦理学的价值与现实际遇[N];人民日报;2009年

5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郭淑新邋王建华;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N];光明日报;2007年

7 程世荣;法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浅析[N];贵州政协报;2008年

8 南昌城市精神调研课题组;诚信[N];南昌日报;2007年

9 铁朦胧;“慎独”当自觉[N];云南日报;2005年

10 胡瑶;机器人也要有“德性”[N];经济参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平;道德客观性的证明[D];吉林大学;2006年

2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张钦;休谟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文锋;媒体的道德箴言[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恒天;道德与人的幸福[D];复旦大学;2003年

6 周治华;伦理学视阈中的尊重[D];复旦大学;2007年

7 高书文;孔子成德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谭维智;道德减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亮学;信用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明;“全能的启蒙者”:休谟的道德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朱文文;康德伦理学的确立及责任、自由范畴探析[D];安徽大学;2002年

3 梁钢;道德法律化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刘双立;儒家道德规范与修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伦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李天成;良性制度的建设与落实是德育之本[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国保;大卫·休谟的正义观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齐建慧;道德与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吴治苹;休谟道德哲学初探[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吴欲波;正义的求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95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95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