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现代性、享乐主义与意识形态——对西方新享乐主义思潮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8-01-08 05:00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享乐主义与意识形态——对西方新享乐主义思潮的批判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性 个人自决权 享乐主义 意识形态


【摘要】: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西方现代性,在推动经济进步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无形中导致了两种各自不同但又相依存的后果:即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和主流意识形态调控力的弱化。一些人在争取所谓个人生活"自决权"、努力享受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无形中滥用了自由和个性的概念。它助长了享乐主义情绪的蔓延,加剧了社会分层和原子化趋势,致使社会基础价值认同降低、公共道德趋于衰落。享乐主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西方"此起彼伏"的消长,要求人们深刻反思并重构现代性,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和调控力,从根本上消除享乐主义及其生存的现实土壤。
[Abstract]:Western Modern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 culture, in promoting economic progress and social prosperity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directly led to two different but interdependent consequences: weakening that flooding and mainstream ideology regulation hedonism trend of. Some people in a life for the so-called "right of self-determination", to enjoy the process happy life, the concept of intangible abusing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t encourages hedonism emotional contagion and intensifies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atomic trend, resulting in social basic value identity is reduced, public morality tends to decline. And hedonism trend and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countries, people as one falls, another rises "profound reflec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ity, strengthen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he guiding and controlling power,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soil to eliminate the hedonism fundamentally.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A710019)
【分类号】:B82-062
【正文快照】: 一历史进入21世纪,欧美世界的享乐主义思潮卷土重来。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代西方社会享乐主义思潮的滋生和传播,凸显出鲜明的现代性特质,它以大众文化为背景,与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紧密相连,具有大众化、技术化和时尚化等特点。一些享乐主义者公开打出尊重个性自由、个人权利和民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南;;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义;;浅析新儒家对经济的态度——以贺麟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红;享乐主义的成因、实质及危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卢风;“有趣的”与“有意义的”——对当代享乐主义的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洪祥;人生价值观二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7年12期

4 姜迎春;论“反对享乐主义”[J];理论界;2002年05期

5 刘好香;试论享乐主义人生观与人类的现代危机[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6 林琼;浅谈反对享乐主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李尤蓉;市场经济与享乐主义[J];宜宾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8 李梅生,张道夫;试论享乐主义及其危害[J];山东电大学报;1999年03期

9 姜迎春;反对享乐主义[J];党政论坛;2002年11期

10 张文镝;享乐主义论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贻庭;;论“见利思义”与“成人”人格[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毛U_红;企业如何搞好职业道德建设[N];贵州政协报;2006年

2 王小锡;重建市场经济的道德坐标[N];鞍山日报 ;2007年

3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小锡;重建市场经济的道德坐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王建辉;论适度性消费伦理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7年

5 郭洪新 王君琦;如何看待生活方式世俗化倾向[N];北京日报;2000年

6 王涛;重修养者成大业[N];江西日报;2011年

7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王珏;驱逐伦理:物欲笼罩的精神危机[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大理州社会保险局副局长 王正泰;关于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思考[N];大理日报(汉);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海;当代中国享乐主义思潮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李苗;和谐道德及其当代建构[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3 陈莉妤;中国女性消费主义倾向的伦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宋震;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与重建[D];吉林大学;2007年

5 常建军;基于“非主流”文本的晚明市民道德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白晋午;马克思的人生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钟婧;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及其现代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妙桃;绿色消费:符合生态伦理的现代消费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顾艳;“卡奴”问题的伦理审视[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10 史磊;孔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95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95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