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伦理道德结构
发布时间:2018-01-09 22:01
本文关键词:春秋时代的伦理道德结构 出处:《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整个春秋时代的伦理道德结构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从天下体系看,尊礼重信是此时诸侯交往的基本伦理规范。其二,从家国结构看,孝、忠、义是此时家国公私的核心伦理道德,具体言之:孝是宗法制的核心伦理,忠是封建制的核心伦理,义则是两者之外的必要补充,体现了更多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其三,从个体美德看,智、仁、勇等是此时贵族最为推崇的道德品质,它们体现了道德主体的优秀和卓越。
[Abstract]:The ethical and moral structure of the whol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hree aspects : Firstly , from the view of the world system , it is the basic ethical norm of the contacts at this time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义观念研究”(项目编号:14CZX02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MZD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春秋时代中国人所崇尚和践行的伦理道德种目繁多,陈来先生对此时期的德行有非常详尽的考察、论述和归纳(1),因此,本文不打算对此再次一一考察。本文拟从当时的社会结构来分析此时代的伦理道德结构,并且厘清一些核心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分析它们的结构性困境。依笔者之见,春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杰;;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J];文史哲;2006年01期
2 汪淑娟;;从《左传》看春秋时期的道德判断[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陈筱芳;中国传统报应观的源头:春秋善恶报应观[J];求索;2004年04期
4 吴培德;;《春秋》之伦理观[J];孔学研究;2001年00期
5 张宝林;解读《诗经》春秋时期伦理思想建构[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陈筱芳;也论中国古代忠君观念的产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王正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9年04期
8 陈慰中 ,张珉 ,雷洪德;21世纪的中国[J];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08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培德;;《春秋》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晓明;春秋时期父权与夫权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麻锋;《春秋》三传“信”德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郭芳;春秋左传“忠”观念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2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0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