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环境伦理学对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发布时间:2018-02-14 19:43

  本文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物种歧视主义 人类沙文主义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现代西方主流伦理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人际伦理义务,种际伦理义务被作为某种无需关注的问题暂时被置于伦理思考的后台;一些伦理学家甚至否认人对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负有伦理义务。因此,当现代环境伦理学开始探讨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时,就不得不首先清理近现代主流伦理学中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伦理观念,为确认和阐释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扫除理论障碍。在现代环境伦理学看来,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就是这类需要加以批判和扫除的错误观念和理论障碍。
[Abstract]:The main concern of modern western mainstream ethics is the interpersonal ethical obligation, and the inter-species ethical obligation is temporarily placed in the background of ethical thinking as a kind of problem that does not need to be concerned about. Some ethicists even deny that human beings have an ethical obligation to natural beings other than human beings. Therefore, when mod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begins to explore the ethical obligations of human beings to nature, We have to clean up the deep-rooted wrong ethics in the mainstream ethics of modern and modern times, and remove the theoretical obstacles in order to confirm and explain the ethical obligation of man to nature. In the view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Species discrimination and human chauvinism are such erroneous ideas and theoretical obstacles that need to be criticized and eliminated.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大学政治学院;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P.辛格,江娅;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J];哲学译丛;199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陈晓聪;;动物保护立法的伦理思想源流[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朱玉芳;;生命科学实验中动物福利问题的反思与重构——基于生态哲学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5 周训芳;环境概念与环境法对环境概念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焦华;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意识与现代环境伦理观念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7 贺宾;;走向对话交往的现代伦理生成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8 于明;;人生“言语”忧患始——《语词的创造:霍布斯论语言、心智与政治》译后[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2期

9 罗华莉;;素食主义在环境保护中的道德反思[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李梅;;论非人类中心主义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才智;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希艳;;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动物实验引发的道德争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周训芳;;20世纪外国的环境权理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5 释悟端;;圆瑛大师抗战思想初探[A];圆瑛大师与佛教文化[C];2011年

6 王晓旭;李世雁;;环境保护中关心动物对人有利的科技解读[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4 晋运锋;当代功利主义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孙雯波;传染病及其防控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旭恒;环境权主体理论的理性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素;对我国取消强制婚检的伦理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范晓燕;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柳;动物福利立法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夏春来;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兰春庆;低碳经济的伦理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吾金;反思环境伦理学的一般理论前提[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5期

2 臧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环境伦理学建设——读《环境伦理学教程》[J];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10期

3 刘文霞;自然的价值与环境伦理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李培超,周俊武;也论"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田树新,石峰,胡嘉滨,郭伟;环境伦理学思想与林业的再认识[J];中国林副特产;2002年01期

6 刘限,王春年;环境伦理学——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傅德田;环境伦理学中“人的预设”问题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傅德田;探究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性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季相林;环境伦理学与高新技术的相互影响[J];理论观察;2003年01期

10 戴科伟,王远,王腊春,窦贻俭;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环境;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为;;中国环境伦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浅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焕明;;环境伦理学:从“中心论”到“主导论”[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叶平;;环境伦理学走向实践的重要基地:创建绿色大学——兼汇报哈工大绿色大学建设[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宁波;徐谦;;科学伦理的几个热点问题[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敏;;环境美德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的德性伦理建构[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罗亚玲;;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许树青;;基于环境伦理的刑法审视[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熊志红;用环境伦理学树立人类道德观[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王丰年;环境伦理学的全新诠释[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王洪波;环境伦理学:“中国学派”何以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需要“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高杰;中外专家深入探讨环境伦理学[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王洪波;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环境伦理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林静;环境伦理学在中国[N];光明日报;2006年

8 余谋昌;实践性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N];光明日报;2004年

9 包红梅 刘兵;贵在参与和思考[N];科技日报;2006年

10 王振武 供稿;构建和谐社会,反思人类生存智慧与理念[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3 郭玲玲;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准;环境伦理学的新视点[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崔玉宾;环境伦理学思想及其评价[D];河南大学;2004年

3 闫鸿斐;利他性研究与环境伦理学[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敏;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D];河南大学;2011年

5 高志友;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志军;环境伦理学视域下的山西煤炭资源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杨晓峰;美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马玲;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环境伦理学中的主要思想的形成[D];河南大学;2010年

9 巩佳艺;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冲;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看环境法的调整对象[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11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11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6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