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物质变换断裂与协同进化: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8-02-14 19:48

  本文关键词: 物质变换断裂 协同进化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的生态伦理建立在生态经济学分析基础之上,物质变换断裂理论发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业生产必然采取的剥夺自然和人的不道德形式,协同进化则表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任何片面强调"斗争"与"合作"的环境伦理话语都缺乏辩证的方法论基础和恰当的经济学考量。在马克思那里,生态伦理的建构和实现从属于更加广大的政治规划,而在这个政治规划中,生态伦理作为人与自然平等的伦理关系,可持续发展作为代际平等的伦理关系,社会主义作为人与人平等的伦理关系取得了一致的哲学基础,并在生态经济学的基础上获得了统一。
[Abstract]:Marx's ecological ethics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The theory of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and fracture has found the immoral form of depriving nature and man that industrial production must take under capitalist conditions. Coevolution shows that any environmental ethical discourse that emphasizes "struggle" and "cooperation"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lacks a dialectical methodological basis and appropriate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The construction and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are subordinate to the broader political planning. In this political plan, ecological ethics is regarded as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ality. Socialism, as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of equality between human beings, has achieved a consistent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nd has been unified on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科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美生态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观研究”(11CKS022)
【分类号】:B82-058;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一兵;;诱惑:表面深渊中的后现代意识形态布展——鲍德里亚《论诱惑》的构境论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震洪;王伟;;生态伦理的经济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1期

2 许韧;;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与代际公平[J];飞天;2010年20期

3 哈嘉莹;生态伦理意义上的庄子自然人本精神[J];河北学刊;2005年04期

4 曾建平;;西方有机论自然观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契合与相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董彩荣;;“天人合一”观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霍功;;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J];道德与文明;2009年03期

7 刘丽丽;梁红燕;;《太平经》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8 陈敏;;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7期

9 安丰军;;古代北方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多元解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刘东英;;维吾尔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J];兰州学刊;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亚平;;“道法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初探[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刘东英;袁丹丹;;试论《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韩永学;;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建立——对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补充[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葛荣晋;实学为我们提供什么?[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活动无法脱离科技伦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洪梅;二程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吕尚苗;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3 陈枫;寒山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4 殷芸芸;彼得·辛格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严欣;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程海艳;卡逊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小丽;毕恩巴赫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崔娟娟;试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主要特征[D];山西大学;2012年

9 庞昕;《淮南子》生态伦理思想新探[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陈长生;王阳明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511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11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