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工程的责任伦理与实践智慧
本文关键词: 河流工程 工程主体 责任伦理 实践智慧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河流工程日益复杂,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不确定性,对人的生存和自然环境构成了现实或潜在的威胁。技术的不确定性引申出工程造物活动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提出并论证一种具有新的道德思维和新的精神气质的责任伦理学。审视河流工程实践的合理性与价值性可以看出,河流工程及其主体的实践行为应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接受一定的价值规范引导并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使伦理考量渗透到河流工程设计与建造的全过程,以此促进一种负责任的工程实践。
[Abstract]:Modern river engineer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which brings benefits to mankind, but also contains uncertainty, which poses a real or potential threat to human surviv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uncertainty of technology leads to the uncertainty of engineering activit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and demonstrate a kind of responsibility ethics with new moral thinking and new spiritual temperament. It can be seen by examining the rationality and value of river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practice of river engineering and its subject should return to Aristotle's "practical wisdom", accept certain value norms and assume corresponding moral responsibility, so that ethical considerations can perme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riv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a responsible engineer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流可持续发展及其生态伦理问题研究”(12CZX02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伦理:解读人与河流关系的新范式”(2012SJD720008)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业务项目“河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向度研究”(2013B11714)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科;;汉斯·约纳斯的技术恐惧观及其现代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斯科特·拉什,王武龙;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4期
3 陈爱华;;工程的伦理本质解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朱葆伟;;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J];伦理学研究;2006年06期
5 杨国荣;;论实践智慧[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6 毛羽;凸显“责任”的西方应用伦理学——西方责任伦理述评[J];哲学动态;2003年09期
7 张秀华;;工程:具象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孙显元;;“向钱看”的经济正当性与道德正当性[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白欲晓;;回到儒教自身——“儒教形态”引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赵红;郭淑新;王义芳;;高校知识女性的道德困惑及道德自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宾凯;;法律如何可能:通过“二阶观察”的系统建构——进入卢曼法律社会学的核心[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8 于璐;;功利主义与道义主义由分趋合浅议[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崔微;;关于康德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阐释[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辉;;生物安全法律规制之社会互动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季丹丹;郝乐祥;;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姜裕富;;论公务员忠诚义务与行政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田秀云;白臣;;我国当代责任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国俊;张文喜;;社会危险的技术伦理透视[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尤军丽;;制度之技术哲学探究[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10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爱华;;信息伦理何以可能?[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A.格鲁恩瓦尔德;现代技术伦理学的理论可能与实践意义[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3 张秀华;;工程共同体的社会功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02期
4 乌尔里希·贝克 ,刘宁宁 ,沈天霄;风险社会政治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5 张景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原因[J];国际科技交流;1991年06期
6 陈爱华;;人与自然和谐视阈中的生命伦理[J];伦理学研究;2008年03期
7 李文潮;技术伦理与形而上学——试论尤纳斯《责任原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2期
8 张旭;技术时代的责任伦理学:论汉斯·约纳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樊浩;;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10 M.邦格;吴晓江;;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J];哲学译丛;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沛伦;崔平;;战略思维与实践智慧[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2 ;《走向实践智慧——探寻实践哲学的新进路》一书简介[J];现代哲学;2009年04期
3 王南n\;作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4 罗伯特·哈里曼;刘宇;;实践智慧在二十一世纪(上)[J];现代哲学;2007年01期
5 罗伯特·哈里曼;刘宇;;实践智慧在二十一世纪(下)[J];现代哲学;2007年02期
6 陈俊;;人的发展困境与实践智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1期
7 陈名财;;对实践的批判性反思[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国豫;胡立功;;浅析《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陆杰荣;牛小侠;;实践智慧演进逻辑的当代审视[J];河北学刊;2013年01期
10 杨道宇;;西方“实践智慧”的七个面相[J];中州学刊;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闽杰;高静峰;;重视“草根式”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滢;“指标到校”考验教育部门实践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谈实践智慧[N];文汇报;2013年
3 李雪林 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 苏州市名师 名校长 吴江高级中学校长;德性生成:基于“人的发展”的教育实践智慧[N];江苏教育报;2014年
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邓友超;呼唤一种既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林丹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讲师;注重名班的实践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邓友超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家应当具备这样的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彭国华;“学”中有深意[N];人民日报;2009年
8 于荣华;校本“热”的冷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李霞 徐吉志;实践智慧:现代校长的成功秘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杨绍福 福建福州;应给现任农村教师读研机会[N];中华新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席梅红;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龙;毛泽东实践智慧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强;教学场域中的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洪鲁鲁;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苗苗;论教师的实践智慧[D];西南大学;2008年
4 宋志莲;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缺失与回归[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光明`;教师发展的实践智慧取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桂辉;小学优秀教师实践智慧的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丽;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梁伯霞;小学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海龙;作为实践智慧的工程[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6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4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