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超越传统生态伦理的当代中国生态理性
本文选题:传统生态伦理 切入点:当代中国生态理性 出处:《理论导刊》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外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可取之处,但其理性缺陷也十分明显。正确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构建我国新型的生态伦理关系,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诉求,从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两个方面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生态理性对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超越。
[Abstract]:The Chinese and foreig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ethics thought has the merit in many aspects, but its rationality flaw is also very obvious. To build a new ecological ethics relationship in China in the new historical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we must base on the ethical deman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 of value and practice, the author deeply grasps the transcendence of ecological rationality to traditional ecological eth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2012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经费资助项目“党的十八大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周兰珍;;论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生态伦理建设提供的价值视阈[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比较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及其在当代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冬梅;;环境正义视野下农民污染受害救济探微[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刚;;生态文明与协商民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2 任俊华;;论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3 许崇正;焦未然;;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9年10期
4 张凯;发展循环经济是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J];环境保护;2003年05期
5 孔翔;郑汝楠;;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2期
6 杜宇;刘俊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7 陈瑞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实现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8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6年10期
9 余谋昌;;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第四文明[J];绿叶;2006年11期
10 李良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珉;生态伦理学与人的生存关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8期
2 刘厚琴;先秦儒道生态伦理的相通性[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罗移山;论《周易》的生态伦理思想[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程秀波;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州学刊;2003年04期
5 余卫国;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金凯;关于当前生态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格·孟和;试论蒙古族草原生态伦理观[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8 单正平;;生态伦理之我见[J];黄河;2000年06期
9 彭家斌;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10 南文渊;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看藏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嘉;;简论儒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姜t,
本文编号:1570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7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