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研究
本文选题:工程伦理 切入点:审美 出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审美活动,它伴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显现。随着工程伦理从角色伦理责任到面向公众的伦理责任的转变,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也通过工程师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道德情感中体现,并通过与道德感的转化和超越,以美引善,从而使工程活动更加人性化,最终实现为人类谋福祉的至善。从真善美和谐关系建立方式来讲,工程伦理审美应该是建立在以工程伦理为基点的真善美的统一。本着这一理论观点,文章从哲学高度和审美视角,探讨有关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研究。
[Abstract]: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is a special kind of ethical aesthetic activity, which appears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moral feelings of engineers when they face the moral dilemma, and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moral sense,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can promote the good in order to make engineering activities more humanized. In view of the way of establishing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unity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based on engineering eth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科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思政部;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的重塑和建构研究(12JZD045)”
【分类号】:B82-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望衡;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J];江海学刊;1997年04期
2 李立;;后现代伦理主体的审美化倾向及其现实困境[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3 张秀华;;工程伦理的生存论基础[J];哲学动态;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宛小平;;以中国传统智慧会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学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朱林;黑格尔美学与本体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5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6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7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马龙潜;;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1570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7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