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惰性因素及其现代置换

发布时间:2018-03-17 13:49

  本文选题:传统政治伦理文化 切入点:惰性因素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研究,学界多纠结于其"德治主义"抑或"德治道统"的演绎上,对其惰性因素及其负面效应却少有问津。诚然,传统政治伦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如专制道统、礼仪制度、宗法等级观念等,以其既有的社会传导功能阻滞着人之现代化实现。它消解着人们的法治意识,破坏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应然秩序和价值期待,并造就了当今政治道德生态的多种症候。在现代化的追梦中,必须摒弃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惰性"因素,实现政治伦理文化的现代置换,真正构建一种以人民利益至上,平等精神、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伦理文化。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ethics culture, the academic circles are mostly concerned with the deduction of "rule by virtue" or "moral rule of morality", but they do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s inert factors and its negative effects.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ethics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home of a nation and the root of people's life. But the "inertia" factors in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ethics culture, such as autocracy, etiquette, patriarchal hierarchy, etc. With its existing social conduction function, it blocks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modernization. It dispels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and destroys the order and value expectation of people's social life. In pursuing the dream of modernization, we must abandon the "inertia" factor of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ethics culture, realize the modern replacement of the political ethical culture, and truly construct a kind of people's interests first. The spirit of equality,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 sense of justice and the sense of service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modern political ethics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权力道德生态”(项目编号:08CZX025)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型社会’建设中政府公信力的伦理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1YBA004)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两型社会’建设中政府公信力的伦理建构——基于政府理念、行为与绩效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11B009)
【分类号】:B82-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志君;论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J];行政论坛;2001年02期

2 张秋立;;论新时期我国行政价值观的重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和政治的统一:历史与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庆媛;中国城镇土地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7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扬;宋代女性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黄敬才;黄遵宪西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远;雍正用人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6 李杰义;产权理论与金融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1年

7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卞海霞;村民自治发展与乡镇政府作用——江苏省上灶村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9 乔湘流;邓小平政治参与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邓志宏;美国行政程序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保树,邱本;经济法与社会公共性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葛新斌;公民教育: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3 王乐夫;陈干全;;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J];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1625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25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