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关怀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伦理关怀 切入点:农村留守儿童 出处:《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目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亲子关系缺失,导致这些儿童出现某些心理问题以及道德品质问题而诱发畸形道德,因此,农村儿童亲子关系需要伦理关怀。本论文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首先阐述了伦理关怀的内涵、特征及其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及其重要性,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缺失,具体表现为:家庭中父母的核心角色缺失、监护人桥梁作用缺失以致儿童家庭归属感受到制约、社会化过程受阻。同时,挖掘了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深层原因,即国家政策保障不完善、社会关注力量薄弱、学校关怀氛围不浓、父母经济压力大。最后,从国家政策的制度关怀、社会组织力量的道德关怀、家庭和学校的伦理关怀责任以及留守儿童自身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伦理关怀策略,从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伦理关怀体系,以便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缺失状况,从而尽可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rural labors are flocking to cities. As a result,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lack parental care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Som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moral quality problems in these children lead to abnormal morality.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needs ethical car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ethical concern, and analyzes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its importance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s missing. It is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lack of the cor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family, the lack of the role of guardian and bridge, the restriction of children's sense of belonging in the family, and the hindranc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deep causes of the problem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explored. That is, the state policy guarantee is not perfect, the social concern is weak, the school care atmosphere is not strong, the parents are under great economic pressure. Finally, from the system care of the national policy, the moral care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force, The ethical care responsibility of family and school, as well as several aspect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emselves, discussed the ethical care strategie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us constructed a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of ethical care for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sence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as much as possible.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2-0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安,陈志科;少年亲子关系求解——访孟育群教授及其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张雨青;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刊;2000年10期
3 汪淼;江立成;;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亲子关系做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余荣琴;;青春期良性亲子关系创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5 龚银清;;青少年亲子性格匹配与亲子冲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0期
6 魏荣;魏婷;;青少年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J];学理论;2012年26期
7 吴舸;;劳教男性青少年童年亲子关系的对照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0年03期
8 迟军;从顺の意味─亲子关系比较论(顺从的意义一父母与孩子关系比较论)[J];日语知识;1995年11期
9 刘燕吉;;从《伴你高飞》谈亲子关系[J];大众心理学;2007年02期
10 傅新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亲子关系[J];北大史学;2007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空椅技术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 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李燕;;学前及学龄初期儿童对亲子相似性的推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张一兵;;建立现代亲子关系是当好21世纪父母的基本功[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7 尹红霞;;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雪梅;;学习不良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登攀;张媛;;大学生亲子关系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周雪梅;;青春期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唐洪 石绍华 郑钢 高晶;亲子冲突损害儿童安康[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记者 蔡旭;请关注青春期亲子冲突[N];健康报;2001年
3 记者 教学;亲子关系也要和谐[N];西部法制报;2006年
4 东海县幼儿园 乔承慧;浅谈亲子关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记者 薛亚芳;亲子咨询师:孩子的“心理营养师”[N];人才市场报;2009年
6 小隐娘;亲子阅读——爱在共读中传递[N];文艺报;2010年
7 于世强;亲子关系的推定[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翟寅生;亲子关系不可随意推定[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陕平 阳城县实验小学教师;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N];太行日报;2013年
10 常江;转型期的亲子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婷婷;幼儿期亲子关系的类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毕丹;大学生亲子冲突的一般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延平;高中生亲子关系现状及调适[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帆;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洪燕;陪读中亲子关系[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6 赵海霞;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类型量表的初步编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刘道海;关于中学生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8 陈艳鹤;中学生亲子关系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9 刘雨露;良好亲子关系构建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梁衡;亲子关系户外拓展营项目策划书[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9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6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