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社会公共精神的缺失与构建

发布时间:2018-03-26 21:24

  本文选题:公共精神 切入点:公共领域 出处:《求实》2014年06期


【摘要】:公共精神是人的现代化的品质追求,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核心。当下中国社会正历经现代化的实践,分析中国民众公共精神缺失和探索中国公共精神建构的路径,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十分必要,当前中国社会公共精神的缺失追溯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的无限放大以及当前中国公共领域发展的不足。解决公共精神的缺失问题须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壮大公共领域、重构集体主义的时代语境以及政府重视并投入资源,推进公共精神的发展三方面入手。
[Abstract]:Public spirit is the quality pursuit of human modernization, and human modernization is the key and core of the success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ism to analyze the lack of public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 and to explore the path of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ublic spirit. The current lack of public spirit in Chinese socie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unlimited enlargement of individualism and the de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ublic sphere at pres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public spirit, we must strengthen the public sphere from top to bottom and from bottom to top. Reconstructing the context of collectivism and government paying attention to and investing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irit.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萍;论公共精神的培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张雄;货币幻象: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廖申白;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J];哲学研究;2001年11期

5 廖申白;儒家伦理与今日之公共生活问题[J];中州学刊;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陈宝胜;;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静瑞;;浅论马克思《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问题阐释中的几个预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田旭;;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及其反思——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文晓波;;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文晓波;曹成刚;唐琪;;农地征收纠纷救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陈绪敖;;论理性官僚制及其反思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陈柯;陈绪敖;;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炎斌;;基于利益视角下的高校管理工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丽;;创新文化:理念、环境与制度建构[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李明强;刘少武;;政府转型与收入分配改革[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胡振华;;服务型政府建构视域下的价值领导[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婷;;行政执行过程中的公民权益维护问题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华涛;;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社会管理[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勇;;服务型政府若干问题考量——基于后工业化不确定性治理的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肖群忠;;“生活伦理”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贾英健;;公共性、公共价值与公共精神的培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王青原;;回顾与反思: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公民道德建设[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达禹;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肖文光;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傅秀兰;孔狄亚克的认识论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朱逢春;行政价值观与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9 熊恩涛;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公信力流失困境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尹维锋;服务型政府视野下的国税部门纳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喜亭;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塑造民族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2 潘一禾;我们需要怎样的公民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3 张成福;论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兼对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实践的反思[J];中国行政管理;1995年05期

4 喻希来;中国人本位的世界公民主义[J];战略与管理;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承龙;;当代中国公民公共精神基本建构维度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吴光芸;李建华;;论公共精神的培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3 邓莉雅;;论公民公共精神教育中权利向度与德性向度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01期

4 袁祖社;;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本位”特质与民众“公共精神”的缺失——立足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的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李萍;论公共精神的培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杨喜梅;;公民社会—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进路与期待[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杨喜梅;;我国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公民道德权利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8 陈第华;;公共行政人员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J];宁夏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9 李萍;论和谐社会中的常识道德[J];新视野;2005年04期

10 秋风;;利己主义的魅惑[J];文化纵横;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矫海霞;;从伦理学视角看民间组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2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蓉霞;逐利就是资本的道德[N];东方早报;2007年

2 彭兴庭;道德滑坡需要法律兜底[N];宁波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苹苹;试论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人格及其完善[D];厦门大学;2006年

2 仇珊华;公民公共责任的伦理之维[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邢斌;农村基层自治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中南大学;2009年

4 杨喜梅;公民伦理与道德权利[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来敬;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伦理[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皓羲;行政伦理视域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王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延民;试论我国公务员道德人格及其塑造[D];郑州大学;2011年

9 刘欣欣;卢梭共和主义公民德性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9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69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f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