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文化价值论的现代品格
本文选题:唐君毅 切入点:文化价值 出处:《理论月刊》2013年03期
【摘要】:唐君毅文化价值论表现为对文化整体的原初形成及其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探讨,对文化整体的逻辑重构及实现途径的思考。其特质是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德性之本来吸收民主、科学等现代理念,全面保守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来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阐发宗教意识来挖掘近代文化传统并彰显反思意识,体现出一本性和开放性的纠结,内蕴着文化保守和价值转化的冲突,呈现出精英文化自觉与民众文化生活的断裂。唐君毅文化价值论为我们思考中国文化现代化提供了可供开拓的空间。
[Abstract]:Tang Junyi's theory of cultural value is manifested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original formation of the whole culture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its various parts, the 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culture and the thinking of the way of its realiz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virtue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originally absorbs democracy. Modern ideas, such as science, fully preserve the spiritual value of Chinese culture to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expound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to excavate the moder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reflect the consciousness of reflection, and embody the entanglement of nature and openness. With the conflict between cultural conservatism and value transformation,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elite and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people are broken. Tang Junyi's theory of cultural value provides us with the space to open up for us to think abou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
【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11Q07)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x2sxD2118280)
【分类号】:B82-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君;;当代大学生信仰探究[J];才智;2008年08期
2 姚铁玉;;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及其建设[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5期
3 王若茜,李英武,朱卫新;中国东北沦陷时期的宗教[J];东北亚论坛;2001年02期
4 王若茜;东北沦陷时期的朝鲜族宗教[J];东北亚论坛;2002年01期
5 李英武;东北沦陷时期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J];东北亚论坛;2002年01期
6 陈晓静;杨竞业;;道德场形态:境界的反思与批判[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7 杨竞业;王经伦;;试析建设文化强省——兼论广东战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周成贤;;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J];消费导刊;2009年20期
9 徐文彬;张勇;;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成就与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2期
10 麻艳香;蔡中宏;;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衡旭辉;孙法浩;李存金;;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主体缺失”现象的调查与思考[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8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丁克家;当代甘宁青城市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春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宗学;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梁克旭;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贾之曦;文化·主题·体验[D];东华大学;2009年
5 赵晓鹏;论信仰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惠英;乾隆朝禁毁通俗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刘莎;在京韩国人跨文化人际交往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勇兰;试论蒙元时期汪古部的景教[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李建红;试论文化矛盾[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仁富;唐君毅之人生境界论[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2 周炽成,彭梅;唐君毅、牟宗三的道德伦理观[J];社会科学家;1991年06期
3 韩文明;王雅文;;刍议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熊吕茂;;论唐君毅的伦理观[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黄世贤;义利:历史的思考和时代的选择——中国白鹿洞书院、《求实》杂志召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研讨会观点综述[J];求实;1989年05期
6 周长城;;市场经济下的传统文化与道德[J];特区企业文化;1994年03期
7 范玉双,肖桂林,徐永胜;李大钊伦理思想研究[J];党史文苑;2005年12期
8 高文金;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9 徐祥运;论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及其对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黄岭峻,王勇;民国初年:道德规范的寻求与传统文化的回潮——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研究之二[J];江汉论坛;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祥林;;传统文化价值与人生价值观[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汤恩佳;;在云南昆明“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伦理”研讨会上的讲话[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建光;;医德与传统文化[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盖永德;;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美德[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5 王岗峰;;扬弃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建新伦理文化[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6 白全;;孝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意义[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雷云峰;;孝道是家庭和谐的金钥匙[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杨昌铎;;试论创建家庭和谐文化的意义和作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顾嘉禾;;略论当代家庭如何弘扬孝道[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10 余玫;;孔子“君子”教育观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中央党校 王杰;传统文化与主体价值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隽波 本报通讯员 段赛勇;山西专家妙论伦理[N];山西日报;2006年
3 冯今源;宗教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王建宏;纵论传媒伦理畅谈和谐社会[N];宁夏日报;2005年
5 郭建新;道德价值认同的路径探索[N];光明日报;2008年
6 李钧;人文学者“为生民立命”的人间情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陶涛 清华大学哲学系;周辅成的伦理学人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理一分殊”与全球地域化[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祥;澹泊论[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冰冰;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诚信[D];吉林大学;2007年
2 卞永军;“韦伯命题”的一种理解[D];苏州大学;2008年
3 田芳;道德自我与心灵九境—唐君毅人生哲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申欢;唐君毅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5 徐宏伟;唐君毅“心本体”道德教育哲学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焦玉峰;家庭伦理的传承与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伟;湖湘传统文化对青年毛泽东伦理观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钦;论“和谐”的中国古代伦理学渊源[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潇;《诗经》中的伦理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路彩娟;论孝与法从传统到现代的连接[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0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8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