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互惠利他理论对霍布斯问题的破解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29 08:58

  本文选题:霍布斯问题 切入点:互惠利他理论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基于人性的自私自利,霍布斯提出了他的国家学说。他认为国家可以通过外部强制力量来限制个人私欲,从而结束"人对人像狼一样"的自然状态。在互惠利他理论中,借助艾克斯罗德的实验结果从策略和行为互动而非通过外部强制力量来解释人类合作,指出在缺乏集中权威的情况下,通过多次重复博弈,利己主义者是能够摆脱囚徒困境从而实现合作和利他的,这为霍布斯问题的破解提供了某种启示。
[Abstract]:Based on the selfishness of human nature, Hobbes puts forward his theory of state. He believes that the state can limit the individual's selfish desire through external coercive force, thus ending the natural state of "man is like a wolf to man." in the theory of reciprocal altruism, Using Axelr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explain human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strategic and behavioral interactions rather than external coercive forc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absence of centralized authority, the game is repeated many times. The egoist can get rid of the prisoner's dilemma and realize cooperation and altruism, which provides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solution of Hobbes problem.
【作者单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YJC720035)
【分类号】:B82-0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真;;从“互惠利他”到“强互惠”:国际合作理论的发展与反思[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饶异;;基于回报的合作——生物有机体竞争中的制胜之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鹤玲;亲缘、互惠与驯顺:利他理论的三次突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强昌文;;权利: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钱广荣;;道德悖论现象之“恶”及其认识论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张万军;赵友新;;儒家伦理量刑观与当代伦理量刑要素法定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任先耀;凌文州;石家胜;刘宁;;基于自然选择理论的动物利他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蔡保兴;;论荀子“礼”与霍布斯“约”思想之异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张扬;;古典自然法梗概——古典自然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张玺;;科技与人文精神断裂后的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詹世友;;霍布斯正义理论的论证策略[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瑞莲;周潭;;善恶评判与我国行政管理观念创新[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陶庆;;宪法财产权视野下的公民参与公共预算——以福街商业街的兴起与改造为例[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钟艳君;;浅析社会行政的发展对教育行政主体观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嘉杰;商业贿赂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评析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沈军芳;借鉴美国LLC制度之利弊分析及过渡性安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璇;企业诚信建设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安凌;黄真;;文化、合作与价值——建构主义国际合作理论评析[J];当代亚太;2007年05期

2 刘鹤玲;利他之谜及其博弈论分析[J];科技导报;1998年03期

3 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人类合作秩序的起源与演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4 赵汀阳;;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5期

5 秦亚青;魏玲;;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3期

6 尚会鹏;;“个人”、“个国”与现代国际秩序——心理文化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0期

7 宣兴章;;国际关系是关系:对存在的反思与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1期

8 刘鹤玲;;利益部分冲突时的制胜之策[J];学习与实践;1998年02期

9 刘鹤玲;互惠利他主义的博弈论模型及其形而上学预设[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06期

10 刘鹤玲;亲缘、互惠与驯顺:利他理论的三次突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大慰;谈谈“诚信危机”[J];上海财税;2002年05期

2 刘明选,张美萍;信用建设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02年04期

3 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4 陈友芳;;重复博弈、信息不对称与诚信建设的博弈机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李晓翠;;民营企业诚信建设的博弈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乔洪武;产权与自由:信用生成的重要机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7 叶文彦;高慧颖;;“囚徒困境”视角下的德福统一[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庄三舵;;道德领域“囚徒困境”解析[J];社科纵横;2006年10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吕文红;吴祈宗;郭银景;;基于重复博弈的电力市场产量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4年

2 杜鹏;徐伟宣;;合作的属性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罗丽艳;;循环经济:人与自然重复博弈的合作解[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叶红心;张朋柱;;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浦徐进;朱晋伟;曹文彬;;基于分成制契约的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增收机理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郭国峰;田艳青;;反倾销报复威胁机制的有效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兴庭;重复博弈:冲突与合作方能共存[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蒋奇;建立营销重复博弈机制[N];中国保险报;2006年

3 刘杉;人民币的无穷重复博弈[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4 胡海鸥;重复博弈须引入彼岸世界[N];上海金融报;2006年

5 陈国华;重复博弈:走出信用建设“囚徒困境”必由之路[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李春;航材选购中的“重复博弈”[N];中国民航报;2010年

7 唐彬;重复博弈有助于心智和责任增长[N];东莞日报;2014年

8 谭军 康萍;诚信建设需要关联博弈[N];经理日报;2004年

9 程实;美国应该学学诺贝尔[N];中国证券报;2005年

10 ;诚信大家谈③[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颖;重复博弈:信用合作的逻辑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宏;重复博弈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海关“守法便利”通关管理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李兰君;基于社会平均期望的后悔过程[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辰;基于重复博弈的跨洋航空网频谱分配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谭秀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刘翠芳;惩罚、声誉与重建信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严辉;Ad Hoc网络中基于重复博弈理论的动态入侵响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于忠华;电子商务中诚实行为的博弈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0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80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