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伦理学的实践处境论略
本文选题:美德伦理学 切入点:规则伦理学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美德伦理学的实践处境是就美德伦理学的实践应用而言的。美德伦理学认为,在行为动机领域,行为者应该出于美德而行动;在行为过程中,行为者要通过实践智慧来选择行为路线;在行为评价时,要依据行为者的品格和动机来判断。美德伦理学的积极因素在于对人类美好情感的呵护以及对社会生活中常识道德的尊重,其消极因素表现为道德精英主义和人性论上的乐观主义预设。
[Abstract]: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virtue ethics i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virtue ethics.Virtue ethics holds that in the field of behavioral motivation, the actor should act out of virtue; in the course of behavior, the actor should choose the course of action through practical wisdom; in the evaluation of behavior, he should be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and motivation of the actor.The positive factors of virtue ethics lie in the care of human good feelings and respect for common sense and morality in social life. The negative factors are moral elitist and optimistic presupposition in human nature theory.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YJA720035)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071002)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邵显侠;规范美德伦理学[J];求是学刊;2004年02期
2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从《论语》的一则对话解读儒家对道德的理解[J];哲学研究;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曹兴江;;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运春;;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艳霞;李立家;;幸福就是拥有上帝——浅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7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易显;侵权责任的法哲学基础[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俊人;;重建美德伦理如何可能——序秦越存博士新著《追寻美德之路》[J];伦理学研究;2008年04期
2 姚晓娜;;西方环境美德伦理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10年09期
3 李义天;;基于行为者的美德伦理学可靠吗?——对迈克尔·斯洛特的分析与批评[J];哲学研究;2009年10期
4 童建军;;论美德的价值困境与生成隐忧[J];哲学动态;2010年11期
5 邵显侠;;美德伦理学导论[J];江海学刊;2006年05期
6 曹小明;蔡琼;;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调和式”的整合[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7 钱梦旦;;从亚氏美德伦理学看“好的生活”的追求与实现[J];法制与社会;2010年26期
8 张言亮;;国内麦金太尔思想研究现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陈真;;美德伦理学和道德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10 普特曼 ,阮爱莺 ,段丽萍;美德伦理学的理智偏见[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玮;;亚里士多德与当代美德伦理学[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云萍;;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性基础与儒家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南京师范大学 陈真;美德伦理学的现状与趋势[N];光明日报;2011年
4 肖群忠;论和德[N];光明日报;2005年
5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方旭东;不偏不倚[N];光明日报;2010年
6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高兆明;伦理学理论发展30年[N];光明日报;2009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杨通进;环境伦理在争论中走向深入[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永刚;美德伦理学:作为一种道德类型的独立性[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3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何良安;为了幸福[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李蒙;赛博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齐贵云;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习卡琳;美德与规范—赫斯特豪斯规范美德伦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季良琴;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马晓颖;先秦与古希腊美德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海;为原则而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丽;“意志薄弱”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蒋风冰;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D];浙江大学;2007年
7 程艳;孔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石超;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D];西北大学;2012年
9 张言亮;麦金太尔对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批评[D];清华大学;2006年
10 谢岚;微博传播伦理问题初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7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8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