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增强技术与良善生活的身体伦理维度探析
本文选题:人体增强 + 好的生活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可以通过人体增强技术克服身体的生物性与功能性的局限,赋予人类超出其个人基本能力正常范围之外的特殊能力。然而通过技术手段对人体进行直接增强,是否意味着人们能够真正过上好的生活;技术上的"真"是否意味着伦理上的"善"。这些都将是需要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人类需要认真理性地对待人体增强这一问题,需要为增强技术的应用提供合乎伦理的依据与辩护。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Human beings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biology and function by means of human enhancement technology and endow them with special abilities beyond the normal range of their individual basic abilities.However, whether the direct enhan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through technical means means that people can really live a good life, and whether the technological "truth" means ethical "good".These will be the problems that people need to think about seriously, human beings need to treat the problem of human enhancement seriously and rationally, and provide ethical basis and defens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2-05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宇宏;;义:墨子“尚同”理论的正当性基石——兼论“尚同”专制说[J];职大学报;2006年03期
2 王晔;;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性思考[J];天中学刊;2007年02期
3 申端锋;;乡村治理的博弈术与正当性[J];读书;2008年04期
4 王月东;;论公司的社会责任[J];黑龙江史志;2009年15期
5 辛万平;;电影《2012》的生态环境伦理启示[J];大众商务;2010年06期
6 张文喜;;反拨雅各宾主义的阐释定向:法国大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后续形式[J];理论探讨;2008年02期
7 马岩;;大学生日语论文撰写方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8 肖小芳;曾特清;;“合法律性的正当性”何以可能——哈贝马斯对哈特法哲学的批判与修缮[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9 梁隽;出走留洋与公众压力[J];新闻周刊;2002年22期
10 曲相霏;人权的正当性与良心理论[J];文史哲;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颐;;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元成;;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3 刘杨;;法律正当性观念的转变——以近代西方两大法学派为中心的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吴勇;;关于我国环境纠纷行政仲裁的反思与重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5 王桂玲;;放射治疗的正当性、最优化和指导水平[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敏;王权典;;关于生态补偿正当性的思考:以受补偿主体行为的性质为视角[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建江;;公共安全中的信息公开与信息管制——以新疆为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孙莉;;德治与法治正当性分析——兼及中国与东亚法文化传统之检省[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王建芳;;为逻辑三段论正名[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孔繁斌;;民主治理研究:一个承认政治的框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正当性、合法性”辨析[N];检察日报;2003年
2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暨研究所教授 林安梧;儒教的正当性无须讨论[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魏文彪;收取拥堵费:可能有效,但非正当[N];检察日报;2006年
4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 王彬;习俗司法化功能的正当性[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秋风;违反“普遍正当性”才是真正的“罪”[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喻中;寻求至当的司法[N];检察日报;2009年
7 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习俗 惯例与裁判的正当性[N];法制日报;2006年
8 李季先;贴近民生是国企存在正当性的根本[N];证券时报;2007年
9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法学博士 王新环;民众对司法的期许与诉求[N];检察日报;2008年
10 王锡锌;从 “限小”审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正当性[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华容;宪法诉讼正当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梁玉霞;论刑事诉讼方式的正当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张立伟;权利的功利化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麻锐;经济犯罪法律责任论纲[D];吉林大学;2008年
5 翟楠;教育权力及其正当性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春勇;赦免及其程序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戴庆康;权利秩序的伦理正当性[D];东南大学;2005年
9 胡朝阳;论知识产权的正当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杜霁雪;民主审议与正当性[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岸;论诱惑侦查之法治化建构[D];苏州大学;2005年
2 梁伟;法官自由裁量权寻读[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超;企业社会责任正当性及其限度[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4 高小勇;财产征收的正当性及其限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王秋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D];四川大学;2005年
6 秦红;论诱惑侦查[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洪峰;论立法机关的司法职能[D];苏州大学;2005年
8 矫辉;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邬炼;法官庭外调查权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宗耀;论前科消灭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52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5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