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问题的伦理审视——基于政治与道德的互动张力
本文选题:政治认同 + 政治 ; 参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考察人类发展史,政治与道德总是相互交织、难解难分的。政治认同是合法性呈现与个体心理归属的双向过程,政治与道德的互动张力则直接影响政治认同问题的嬗变历程。从伦理视角审视政治认同问题,可得出政治与道德暗合联谋下,政治认同问题呈现"政治泛道德化"下的蛰伏异化;政治与道德的背离分野下,政治认同问题呈现"政治去道德化"下的出场凸显;政治与道德的理性确证下,政治认同问题走向"善政"下的本真回归。政治与道德的合理张力、有机互动是政治认同问题应对的伦理"密钥"。
[Abstract]:Looking at th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politics and morality are always intertwined and inextricably.Political identity is a two-way process of legitimacy presentation and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attribution, and the interactive tens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mor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identity.Examining the issue of political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politics and morality, the problem of political identity is dormant and alien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olitics with morality", and the devia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morality i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The issue of political identity is highligh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olitical demoralization", and under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rationality of politics and morality, the problem of political identity moves towards the true return of "good governance".The reasonable tens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morality, organic interaction is the ethical key to the political identity problem.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社会国家凝聚力的变化与重构研究”(13CKS01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社会支持研究”(GD13YMK01)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研究”(2013ZY003)
【分类号】:B82-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万俊人;政治伦理及其两个基本向度[J];伦理学研究;2005年01期
2 张凤阳;;共和传统的历史叙事[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郑现U,
本文编号:1773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7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