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冲突与社会和谐之省思——以美国金融危机为鉴
本文选题:利益观 + 利益冲突 ; 参考:《学术交流》2013年05期
【摘要】: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世人提供了深刻的警示:正是利益观缺失了道德的根基,而出现了抛弃社会责任的见利忘义、欺诈无信、失去节制等行为,进而使高速发展的美国经济推演出一场悲剧乃至国际金融危机。我国要以此为鉴,把人民教育好,让以道德为根的利益观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普遍弘扬,才能有效化解利益冲突,建成和谐的小康社会。正确的利益观蕴含着仁爱、道义、诚信、"耻"德、节制等道德内涵。落实正确的利益观,需从利益主体上着力,党和政府要引导全社会以义为利,引领人民培育利益观的道德之根;各级党政官员要首先确立正确的利益观,做无愧于人民的领航人;社会民众要在提升道德素养的根本上着力,践行正确的利益观。
[Abstract]: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provided a profound warning to the world: it is the lack of moral foundations of the interest view,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forgetting, the fraud and the loss of abstinence, and the emergence of a tragic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In order to make the moral concept rooted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carry forward the whole society, we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s and build a harmonious well-off society. The correct view of interests contains the moral connotation of benevolence, morality, honesty, "shame" virtue and temper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ght view of interest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guide the whole society to righteousness as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should first establish the correct view of interests and be worthy of the pilotage of the people; the social people should focus on the promotion of moral quality and practice the correct view of interests.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余莉;;“仁义礼智信”研究三十年[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任保平;;以利益冲突向利益和谐的转化 统领和谐社会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冯俊;柯布;;超越西式现代性,走生态文明之路——冯俊教授与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柯布教授对谈录[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素云;;论中产阶层行为的法律规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2 单颖;吴振华;;变迁中的中国农村与农村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3 郑子敏;;从房地产广告看城市居住社会分层——以福州市楼盘广告为研究对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4 雒鹏晖;;改革背景下的社会冲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5 楚成亚;;户籍身份与城乡关系观念[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04期
6 吴晓林;;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两个误区及其政策建议[J];调研世界;2009年09期
7 刘晓亮;;试析“无组织的有组织化”现象及其社会风险[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8 杨书房;王军洋;;压力维稳的官博解构及其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9 池秀莉;;从经济伦理角度诠释GDP[J];福建轻纺;2006年10期
10 杨力;;基于利益衡量的裁判规则之形成[J];法商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迪;;儿童对电视广告中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赵德雷;;期望状态与地位等级秩序的维持[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杨亮;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赵玉洁;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7 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梁跃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庆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柳芳;东莞市大岭山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孙振铄;我国对突发事件新闻舆论管理的模式及其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孔令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群体满意度的差异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宫成成;中国当代“中产”现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蔡永波;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郑丽;“仁义礼智信”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立涛;《四书》德治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郑舒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徐竹林;对涉诉信访问题的法律思考[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苇杭;;从理性经济人假设看市场经济的道德缺失[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敖继斌;论自觉[J];当代贵州;2005年13期
3 杨宗元;;道德的根据是什么[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6期
4 冉小平;;契约伦理精神与和谐社会建构——《正义论》契约伦理思想的一种解读[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5 丛杭青;潘磊;;工程中利益冲突问题研究[J];伦理学研究;2006年06期
6 黄富峰;;论大众传媒组织间的道德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格雷;钱振明;;中国人的传统政治观[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1年08期
8 苏宝梅,林茹;诚信与济南社会和谐发展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臧文淼;;同情:和谐的社会发展观——对亚当·斯密的新解读[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夏湘远;;论“孝”的政治伦理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内容提要[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洪;丛杭青;阮奔奔;;工程伦理经典案例研究[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华清;;加强信用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罗中昌;;重视个人修养 促进社会和谐[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5 胡守钧;马晓俊;;人而无信 焉能和谐[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杨林香;;道德整合:协调利益冲突的根本方式[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7 邵和平;;“孝文化”与社会和谐[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8 王四达;;呼唤真诚的生活——从人性的角度看建设和谐社会的支点与环节[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朱文;;树立和谐社会理想 构筑诚信教育体系[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韩书银;;家庭和谐与老年人健康长寿[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隽;新闻传播中的家庭伦理与社会和谐[N];陕西日报;2007年
2 栗战书;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N];人民日报;2006年
3 肖群忠;论和德[N];光明日报;2005年
4 郭淑新邋王建华;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N];光明日报;2007年
5 丁亚平;和谐文化与社会伦理[N];人民日报;2006年
6 马仲良 谢启辉;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N];人民日报;2007年
7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 向欣;建设鼓励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信用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8 天津社科院 李超元;提倡科学节俭的生活观[N];天津日报;2005年
9 张玉林;尽孝要从点滴做起[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李汉秋;树立核心价值观:不求立竿见影 务要持之以恒[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林更茂;建构现代和谐社会伦理秩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钟贞山;社会生态人:新的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莲芳;行政伦理视域下非直接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谢永行;伦理道德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磊;工程职业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史育华;论道义论的内在根据和实践价值[D];西北大学;2008年
5 姚和霞;当代我国家庭和谐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齐建慧;道德与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姚瑞萍;从和谐社会角度看婚姻和谐的伦理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鞠国堂;论善的和谐本质及其实现[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娟华;中国社会转型期诚信问题的哲学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冯兵;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制度伦理意蕴[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8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9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