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非物质价值货币化:当代中国的价值围城

发布时间:2018-05-11 22:34

  本文选题:非物质价值货币化 + 价值围城 ; 参考:《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摘要】:非物质价值是难以用货币来计算或者根本不应该用货币来计算的精神价值。非物质价值货币化是货币功能对非物质领域的僭越。非物质价值货币化与我国现代化密切相关。商品货币关系的泛化导致非物质价值货币化。非物质价值货币化的实质是非物质价值的商品化。非物质价值货币化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吊诡,也是当代中国的价值围城。非物质价值货币化导致社会生活的全面物化,严重腐蚀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秩序。只有走出非物质价值货币化的价值围城,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bstract]:Immaterial value is the spiritual value which is difficult to calculate in money or should not be calculated in money at all. Monetization of non-material value is the transgression of monetary function to non-material field. The monetization of immaterial valu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generalization of commodity monetary relationship leads to the monetization of immaterial value. The essence of monetization of non-material value i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non-material value. The monetization of non-material value is not only the paradox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but also the value siege of contemporary China. The monetization of immaterial value leads to the overall materialization of social life, which seriously corrodes people's spiritual life and social order. Only by walking out of the value besieged by the monetization of immaterial value, can we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分类号】:B8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万俊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J];现代哲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10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3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5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3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波;儒学普世化:问题的由来、实质与研究路向[J];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2 丁成际;;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矛盾及其现代转化[J];前沿;2006年10期

3 董礼芬,董一英;论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现代转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谷树新;;传统孝道的现代化[J];兰州学刊;2006年01期

5 姜元杰;;从儒家孝文化发展看儒学与现代化[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唐昌黎;;时代特征与儒家功能[J];东岳论丛;1989年01期

7 徐雪平;;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日常生活伦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3期

8 王舴;;试论集体主义与现代化价值取向[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5期

9 张学伟;;和谐社会视野中德福一致原则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刘丽华;张振东;;弘扬修身文化 加强自我修养[J];延边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古南永;;现代化与规范分化[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2 李英华;;传统与现代化[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3 马元良;;市场经济与儒商诚信精神[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袁贵仁;;深入开展价值观与文化问题的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唐志龙;;略论我国当代价值观的冲突及调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兵;;试论“新儒学”在市场经济下的功用[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罗文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道主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周俊;;由儒家“气节观”到民族精神现代化[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孙新建;钟秀珍;蔡蓉;方婷;;论科技伦理道德观的建构和普世化[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徐洪兴;;儒学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命运[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钧;人文学者“为生民立命”的人间情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义清;儒家伦理文化现代化发展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刘志飞;“和合”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东明;环境伦理与中国现代化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谢苏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方卓君;道德知行统一的前提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志霞;儒家传统公私观念对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7 白龙飞;“五·四”时期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8 段亚玲;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塑造现代人素质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00年

10 郑士民;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及其现代重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5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75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