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环境伦理学中从“是”到“善”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5-16 15:30

  本文选题:环境伦理学 + “是” ; 参考:《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从"是"到"善"的转变,即把事实与价值联系起来的原理,在环境伦理学中非常重要,其要点是:第一,对于非人为的善而言,只有那些把善作为对生物实体的善才是合理的从是到善的转变;第二,对无感觉的生物实体的善有益于其自生功能;第三,生物实体的外生功能有益于相关实体,其外生价值一般大于自身价值;第四,合理的从是到善的一般原理就是关怀大自然(包括生命与非生命)中非人为的善的领域。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from "yes" to "good", that is, the principle of linking facts to values, is very important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 main points are: first, for non-man-made good, Only those who regard the good as the good for the biological entity are reasonable to change from the good to the good; second, the good for the non-sensed biological entity is beneficial to its own living function; third, the exogenous function of the biological entity is beneficial to the relevant entity. Its exogenous value i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its own value; fourth, the reasonable general principle from good to good is to care for the field of non-man-made goodness in nature (including life and non-life).
【作者单位】: 美国田纳西大学哲学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思政部;
【分类号】:B82-0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吾金;反思环境伦理学的一般理论前提[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5期

2 臧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环境伦理学建设——读《环境伦理学教程》[J];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10期

3 刘文霞;自然的价值与环境伦理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李培超,周俊武;也论"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田树新,石峰,胡嘉滨,郭伟;环境伦理学思想与林业的再认识[J];中国林副特产;2002年01期

6 刘限,王春年;环境伦理学——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傅德田;环境伦理学中“人的预设”问题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傅德田;探究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性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季相林;环境伦理学与高新技术的相互影响[J];理论观察;2003年01期

10 戴科伟,王远,王腊春,窦贻俭;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环境;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为;;中国环境伦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浅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焕明;;环境伦理学:从“中心论”到“主导论”[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叶平;;环境伦理学走向实践的重要基地:创建绿色大学——兼汇报哈工大绿色大学建设[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宁波;徐谦;;科学伦理的几个热点问题[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敏;;环境美德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的德性伦理建构[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罗亚玲;;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许树青;;基于环境伦理的刑法审视[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熊志红;用环境伦理学树立人类道德观[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王丰年;环境伦理学的全新诠释[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王洪波;环境伦理学:“中国学派”何以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需要“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高杰;中外专家深入探讨环境伦理学[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王洪波;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环境伦理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林静;环境伦理学在中国[N];光明日报;2006年

8 余谋昌;实践性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N];光明日报;2004年

9 包红梅 刘兵;贵在参与和思考[N];科技日报;2006年

10 王振武 供稿;构建和谐社会,反思人类生存智慧与理念[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3 郭玲玲;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准;环境伦理学的新视点[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崔玉宾;环境伦理学思想及其评价[D];河南大学;2004年

3 闫鸿斐;利他性研究与环境伦理学[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敏;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D];河南大学;2011年

5 高志友;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志军;环境伦理学视域下的山西煤炭资源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杨晓峰;美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马玲;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环境伦理学中的主要思想的形成[D];河南大学;2010年

9 巩佳艺;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冲;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看环境法的调整对象[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97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97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