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消费领域的双轨化特征及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本文选题:消费社会 + 双轨化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居民消费能力不足造成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二是过度消费现象的大量出现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消费现象的同时并存,构成了中国自迈入消费社会以来的总体特征。而两种完全相悖的消费现象同生共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存在不同的消费群体,并奉行着完全相异的消费伦理。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分析有利于我们研究在中国迈入消费社会以后如何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is faced with two major problems: one is the lac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ower caused by residents'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 ability, the other is th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the sharp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phenomenon. These two opposite consumption phenomena coexist at the same time, forming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ince entering the consumer society.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coexistence of two completely contrary consumption phenomena lies in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consumer groups and the pursuit of completely different consumption ethics in China.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nsumer groups is helpful for us to study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after China enters the consumer society.
【作者单位】: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
【分类号】:B82-0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琳;;抵制异化消费与促进低碳消费的若干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许进杰;;浅析我国的消费政策效应[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陈文伟;;县域消费品市场问题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福建省经贸委课题组;钟安平;黄典昌;林立;甘代明;;福建应积极推进可持续消费[J];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5 章新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的消费政策效益[J];桂海论丛;2010年05期
6 龙玲;谢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政策的变迁及其影响效应[J];经营管理者;2010年24期
7 周惠娟;;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9年09期
8 赵菊花;纪明;;广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及预测[J];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9 贺建林;张绍合;刘文明;;对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趋弱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巧莎;刘秀兰;;扩大河北省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难点和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翠平;潘寄青;;提高我国农民素质,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岳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生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邓春宁;基于不确定性预期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王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珊珊;基于扩大内需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变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邹红;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与消费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崔海燕;习惯形成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文宾;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贺麟;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龚健;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满恒杰;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雷君;基于消费需求的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环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钱毅文;当代城市青年消费变革及其引导[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伟;优化农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赵东红;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9 王满满;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调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吴红良;消费制度变迁:中国消费者主权意识的历史演进(1950-2010)[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广文,夏莹;消费伦理的现实性质疑[J];理论学刊;2004年04期
2 管宁;突破传统学术疆域的理论探险——近年消费文化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期
3 陈华明;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0期
4 陈望衡,吴志翔;美学的焦虑与价值基座[J];学术月刊;2005年03期
5 金元浦;;消费美丽:时代的文化症候[J];粤海风;2005年04期
6 廖思湄;;利奥塔德叙事美学与消费社会叙事[J];求索;2006年04期
7 肖琼;;试论审美与消费社会中的审美化现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7期
8 穆杨;;Anne Sexton“灰姑娘”中的消费社会[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9 周荣昌;;俭朴,,是一种美的心态[J];晚霞;2006年02期
10 董德丽;;内容之外的风景——消费社会中我国过度包装现象透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新民;;大坝泄洪消能与环境保护[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茆令文;陆少锋;;平板玻璃熔窑氮氧化物污染及治理[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景先;丁宝清;;浅析生态环境监测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4 马莉;;略论草原生态旅游的法律保护[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邱伟;;浅析煤炭开采后的环境保护对策[A];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葛勇德;;活性碳纤维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孙加林;张永俐;;贵金属在我国新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及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崔云平;;新疆米泉市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黄迎;冯j;解丽娜;凌敏;陈碧玲;姚建华;;化学信息学在有机环境污染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刘南桥;;新形势下基层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若干思考[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宏维;隆胸:消费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控制[N];南方日报;2006年
2 溪桥;我们为什么消费[N];天津日报;2004年
3 宁逸;消费社会的文学走向[N];文艺报;2003年
4 赖大仁;“消费社会”与文学走向质疑[N];文艺报;2003年
5 赖大仁;随波逐流还是有所坚守[N];文艺报;2004年
6 潘明朗;消费社会为何来得如此步履蹒跚[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仰海峰;消费社会的理性审视[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何兵 李军 特约记者 李永辉;营山县工商局“借壳”构建消费社会大调解 效果佳[N];四川科技报;2010年
9 柳五;消委应该被赋予公益诉讼的权力[N];东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杜悦;消费、时尚与当今中国小说[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耀;绿色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雪梅;环境保护对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长玲;专利法生态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任峗;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尹晓波;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钱淑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波;欲望的凝聚与叙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政勇;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休闲文学[D];扬州大学;2007年
3 王若溪;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娱乐广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霍志静;异质的形态与同质的逻辑[D];清华大学;2003年
5 习文;后现代社会的“仿像”与“内爆”[D];苏州大学;2004年
6 冷红霞;关于日本暴力电影的读解与思考[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强;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环境性贫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姚家伟;惠来石碑山风电场可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李先游;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10 张健;市场化下的文学生产与消费[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20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2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