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消费的本真价值

发布时间:2018-05-27 18:00

  本文选题: + 真“消费—生态”悖论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不管人类发展处于哪个阶段,人的消费始终存在一个"合是"的问题——面对真实的"人"之本性,人的生存与发展始终贯穿着"消费是什么,是怎样的"这样一个主旨。任何时候不管消费之"是"如何变化发展,消费之"真"始终是消费之"是"的核心,是社会化的人解决生存、实现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本真消费总是在一种依托于生产力不断发展以及文化发展的条件下,合乎自然历史发展、合乎生态人健康、合乎本我所处社会环境中精神丰富需要的目的选择,就是人们在消费自由中立足于"真"而求善,以展现美的幸福图景,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消费自由与人生幸福。
[Abstract]:No matter which stage human development is in, there is always a question of "what is consumption"-facing the true nature of "human being",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lways run through the theme of "what consumption is and what kind of consumption is". No matter how consumption changes and develops at any time, the "truth" of consumption is always the core of "consumption" and the basic problem of socialized peopl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urviv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rue consumption is always a choice that depends o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conforms to the natur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the ecological human health, conforms to the spiritual rich need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live. In order to show the happy prospect of beauty, it is the freedom of consumption and the happiness of life that people base on "truth" and seek good in consumption freedom.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同济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1AZX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批准号:10YJA720005)
【分类号】:B82-0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云驰;应当与是——从道德命令到道德关怀[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王海明;应该的逻辑:“应该”与“是”的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殷霞;;“是”蕴涵“应该”吗?——从“Being”的考察看伦理学中的“休谟问题”[J];东岳论丛;2007年06期

4 周琳;;论适度性消费伦理的构建[J];经济师;2008年06期

5 杨豹;;从休谟法则到企业的二重维度[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闫鸿斐;;环境伦理的理论困境与道德超越[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杨涛,李英;消费伦理与消费方式改革[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唐琼;;现代科技发展与消费伦理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谢芳;王学锋;;我国家庭消费的非伦理化现象及成因[J];中州学刊;2008年01期

10 刘诗贵;胡剑云;刘群;王挺;;休闲消费的伦理问题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飞龙;;社会变迁中河北省中、青年的网络消费伦理[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 周中之;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规范体系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7年

2 王建辉;论适度性消费伦理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7年

3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王泽应;节欲主义:现代消费伦理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4 苏州大学哲学系 李兰芬;消费者权益与广告话语的伦理立场[N];光明日报;2007年

5 天津市社联党组书记、研究员 万新平 天津社科院城市经济所研究员 阎金明 天津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李超元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潘允康 天津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王建伟;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提高文明生活水平[N];天津日报;2005年

6 周中之(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消费伦理观念变革的反思[N];文汇报;2002年

7 倪愫襄(作者系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尚俭”与“尚奢”之辩[N];长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玲;生命尊严的维护与升华[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妙桃;绿色消费:符合生态伦理的现代消费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涛;绿色消费的伦理学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魏莉;消费伦理与节约型社会[D];新疆大学;2006年

4 何静;消费生活方式的变革与消费伦理的重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刘聪;对当代中国个人消费问题的伦理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6 武娟妮;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伦理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旭升;先秦道家消费伦理及其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莉妤;中国女性消费主义倾向的伦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若明;可持续消费的伦理思考[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吴军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费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43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43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