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对道德态度的测量——实证道德态度的设想

发布时间:2018-06-03 21:49

  本文选题:道德态度 + 测量 ; 参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科学与道德研究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因为两者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都相差甚远,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这两者不会有任何交集。实际上基于道德态度的本质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可测性,实证研究方法是研究道德态度的很好的工具。关于道德态度测量的主要方式有量表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这些实证方法。并可以通过科学地设计问卷与量表问题、假通道技术,采用多项方法综合测量等方式来提高测量的信度。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moral research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controversy, because the two research fields 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so far away that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there will not be any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two. In fact, based on the testability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 attitud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is a good tool to study moral attitude. The main methods of moral attitude measurement are scale, interview and behavior observati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can be improved by designing questionnaire and scale questions scientifically, using false channel technology, and adopting multiple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09&ZD003)
【分类号】:B82-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远;伦理学不应是一门封闭的科学[J];道德与文明;198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向真;;道德态度及其转变[J];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2 爱因斯坦 ,方在庆;道德与情感(节选)[J];科学与无神论;2005年02期

3 高玉萍;;道德态度释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2期

4 高玉萍;;制约道德态度形成的要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7期

5 郭毅然;;道德态度论纲[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章涛;试谈忠怒之道的认识方法意义[J];道德与文明;1985年01期

7 林航;;仁学实践理性[J];原道;2007年00期

8 郭毅然;;转型期极端利己道德态度的认知矫治[J];理论与改革;2010年03期

9 张光芒;;文学史与道德史的互动:一个亟待突破的课题——主持人语[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黄勤锦;柯尔伯格对皮亚杰道德认知测量方法的发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施霄霞;郑信军;;道德敏感性测评研究概观[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峰;;自然契约——走向自觉的环境伦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尊严是外在存在与内在德性的统一[N];中国社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石;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唐勇;道德分歧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利华;论移情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梁培培;逼仄空间的道德镜像[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高正荣;道德教育生态环境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6 任慧丽;个人的绝对自由与道德责任[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学红;普世伦理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晶;大陆与台湾地区环境伦理教育对比[D];东北大学;2009年

9 王潇;环境问题成因的哲学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彩;论艾耶尔的情感表达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4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74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