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庭处世思想探析
本文选题:曾国藩 + 家庭伦理教育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21期
【摘要】:曾国藩的处世之道源自于传统儒家思想,同时也是其一生积极实践的结果。曾国藩一生严于律己,治学勤奋,待人友善,处世宽厚,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曾国藩的处世思想对于现代人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Zeng Guofan's approach to the world origin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and was also the result of his active practice throughout his life. Zeng Guofan is strict with self-discipline, diligent in academic research, friendly to others, generous in life, honest and honest, and Zeng Guofan's thought of dealing with the world is still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people.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基金】:2011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家政思想研究》(项目编号:J11WC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K252;B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玉珍;曾国藩伦理思想的渊源[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孙翔;雒季;;孝俭立德 人我和谐——和谐视域下的曾国藩家庭伦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3 孙翔;;曾国藩孝悌立家伦理思想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4 周俊武;;孝悌为上: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根本取向[J];伦理学研究;2007年06期
5 周俊武;;勤俭: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J];伦理学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翔;雒季;;孝俭立德 人我和谐——和谐视域下的曾国藩家庭伦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王汉芳;;曾国藩的和谐社会思想探究——读《曾国藩教子书》[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孙翔;雒季;姚爱琴;;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渊源刍论——和谐视域下的曾国藩家庭伦理[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孙翔;;曾国藩孝悌立家伦理思想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5 匡翠芳;张云英;;曾国藩家庭伦理教育思想研究述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5期
6 周俊武;;曾国藩的家庭教化伦理思想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铁铭;曾国藩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孟林;曾国藩治家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朱佳斯;《曾国藩家书》家庭和谐思想及其借鉴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4 段瑞芬;教育心理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洁琼;《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6 匡翠芳;曾国藩家庭伦理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7 冯毅;曾国藩军事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卓晓虹;曾国藩道德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奇;《曾国藩家书》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金楠;论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贻庭;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匡翠芳;张云英;;曾国藩家庭伦理教育思想研究述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5期
3 周俊武;;孝悌为上: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根本取向[J];伦理学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丽英;;论曾国藩教育思想的实践性[J];湖湘论坛;2007年03期
2 熊吕茂;;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曹建英;曾国藩不知民族大义?——与刘乐扬先生商榷[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4 施达青;尊孔卖国的曾国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年03期
5 朱东安;评曾国藩在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J];求索;1988年01期
6 周一谋;曾国藩与《曾文正公全集》[J];家庭医学;1998年13期
7 马啸;试论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J];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2期
8 曾国藩 ,曾道解;曾国藩十二策治人治国金典[J];决策探索;2005年09期
9 曾国藩;曾国藩十二策治人治国金典[J];决策探索;2005年10期
10 祝小潭;;我观曾国藩[J];文史天地;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兰馨;;李大钊革命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袁若宁;;曾国藩廉政文化初探[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3 刘大治;;沈葆桢与曾国藩[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虹;沈汉炎;钟南;;从《曾国藩全集》的出版看首席编辑的编辑力[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5 汪磊;;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探微[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姚文胜;;曾国藩人格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红燃;;论曾国藩领导力的建立与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贾熟村;龙盛运;;袁甲三与临淮军[A];太平天国北伐史论文集[C];1983年
9 李汉东;吴菁;;创办学堂 培育精英——从福州船政学堂看沈葆桢的教育思想[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柳岳梅;许全胜;;陈宝箴遗文(续)[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双峰县委书记 李大剑邋双峰县人民政府县长 彭爱华;富厚双峰 深远流长[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纪瑾;“非典型清官”的正面和侧面[N];珠海特区报;2011年
3 通讯员 左都建 龙德;“曾国藩与湘军文化研究会”成立[N];湖南日报;2010年
4 朱汉民 吴国荣;学治贯通 汉宋兼综[N];光明日报;2007年
5 徐水涯;蒋介石对曾国藩的一点继承[N];北京日报;2003年
6 记者 曾西林;唐浩明在郴评析“曾国藩湘军治军方略”[N];郴州日报;2009年
7 雪珥;蝴蝶飞飞曾国藩[N];中国经营报;2010年
8 张洪彬;晚清的道德失落及其后果[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朱金泰;史笔不是描眉笔[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张俊录;曾国藩抄存丢失奏折[N];中国档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国荣;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D];湖南大学;2008年
3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涛;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D];复旦大学;2007年
5 房政;中国现代国家的型构1842~1953[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杨波;左宗棠军事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昊;曾国藩与道家思想[D];湖南大学;2010年
8 郭剑鸣;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为路径[D];复旦大学;2006年
9 徐雷;曾国藩理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朝晖;浅析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游欢孙;咸同年间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彭小舟;曾国藩与近代湖湘文化[D];河北大学;2001年
4 肖高华;曾国藩文化思想与中国近代化[D];中南大学;2004年
5 徐德勇;《曾国藩家书》主体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李红;晚晴“以礼代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芳;曾国藩对两淮盐务治理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文瑶;曾国藩与中国科技近代化[D];湘潭大学;2007年
9 辛松;曾国藩科技思想探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吴韵;王韬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82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8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