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康德论人性的善恶

发布时间:2018-06-20 00:11

  本文选题:人的本性 + 道德上的善恶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4年01期


【摘要】:康德关于人性善恶的思想建立在他对人之本性的界定上,就人的自然本性而言,人并不涉及道德上的善恶问题;就人的理性本质而言,人的本性中既有向善的原初禀赋,又有趋恶的倾向,这为人向善或趋恶提供了可能性。康德说人的本性意味着出自自由的行动的根据,由此人性的善或恶取决于自由的任意将道德法则作为动机或将违背道德法则的动机纳入准则的自由。按照康德的严峻主义观点,人的本性天生就存在一种根本恶,这种恶败坏了一切准则的根据,造成了心灵的颠倒,但正因为其源于人的自由本性,也为人改恶向善提供了可能性。
[Abstract]:Kant's thought on the good and evil of human nature is based on his definition of human nature. As far as human nature is concerned, man does not involve moral good or evil. There is also a tendency towards evil, 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good or evil. Kant said that human nature means the basis of free action, and that the good or evil of human nature depends on the freedom of freedom to take moral law as a motive or to incorporate motive against moral law into the norm. According to Kant's austere view, there is a fundamental evil inherent in human nature, which destroys the basis of all norms and results in the reversal of the mind, but precisely because it originates from the human nature of freedom. It also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good to change evil.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KS028)
【分类号】:B8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邓晓芒;从康德道德哲学看儒家的乡愿[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康德;曾晓平;邓晓芒;;《道德形而上学》导言[J];哲学译丛;1992年05期

3 李秋零;康德论人性根本恶及人的改恶向善[J];哲学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黄振地;;论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中“自我意识”概念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7 尹慧峰;;论康德的对象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高盈;;哲学与科学关系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何李来;;论教育学的人学基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王会丽;;科学与非科学标准的论争——康德“普遍必然有效性”与波普尔“可证伪”思想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灏;;没有经验支持,陈述如何为真?——论分析陈述特有的证实方式[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任春强;刘秦闰;;论A版演绎中的想象力[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朱海斌;;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存在论题的现象学分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邱文元;;康德和因果问题的解决[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柏;论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宝峰;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晓Pr;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丁明明;摄影影像创作表现方式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凯麟;对消费的伦理追问[J];伦理学研究;2002年01期

2 王全宇;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说起[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刘行;学会赞赏别人[J];天风;2004年11期

4 张广森;不可超越的本体论[J];学习与探索;2005年05期

5 郭文成;周琳;;论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追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元明;;中西性恶论比较及其现代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高清海;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J];求是学刊;2003年01期

8 周新城;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及其改革导向[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9 张云阁;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考[J];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治生;;试论人文精神在曹禺剧作中的体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远;;自私是人的本性吗?[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2 文学平;;青年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3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舒远招;;直指人心的人性善恶论——康德人性善恶论的层次分析[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李秋零;;何以解经?惟有理性!——康德论宗教与理性(提纲)[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曾晓平;;康德的“成圣”命令(提纲)[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正平;;“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杨泽波;;道德他律的尴尬——牟宗三判定朱子为道德他律献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永志;;《星空》简论[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10 赵廷光;;序[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新勇;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N];深圳商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马震坤 通讯员 辛旭峰;不可忽视法律这条内心道德法则[N];甘肃法制报;2009年

3 王新环;司法的道德法则[N];法制日报;2008年

4 查常平;犯错是人的本性[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长江大学 李家宝 卢川;仰望美丽的星空[N];光明日报;2010年

6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万劲波;生态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郝铁川;片面而深刻的性恶论[N];中国审计报;2001年

8 尚九玉(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人为什么信仰上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功国;永远的昨夜星辰[N];甘肃日报;2009年

10 陈嘉明;康德的现代性哲学[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森;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李梅;西方传统幸福理论批判[D];苏州大学;2012年

4 陈晓川;面向恶而实现的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5 宫维明;情感与法则—康德道德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曹峰;我可以希望什么?[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林玉;理性立法与意志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李斯;廷得尔的上帝观念[D];武汉大学;2007年

9 李锋;朱熹政治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陶悦;道德形而上学[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霞;从自然法到道德法[D];浙江大学;2013年

2 王海云;康德道德法则先验性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冷志勇;通向“善”的三条路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军;法治社会潜规则成因探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肖军霞;解析奥利金《论首要原理》中的自由意志思想[D];山东大学;2009年

6 练强;论敬重—康德伦理学惟一的道德情感[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嵩;论康德实践哲学中的“理性的事实”[D];北京大学;2007年

8 韩冰;康德对私有财产权的辩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智;康德根本恶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刘永彬;康德论根本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41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41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3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